首頁 歷史

超級大酋長

第一四九章 火折子

超級大酋長 赫墨 2133 2019-08-20 06:58:43

  鋒利的剝皮刀在石熊的大手中靈巧的運動,一張血淋淋的羊皮很快就被剝了下來。

  得益于這一世這副身體練就的一身熟練的狩獵和處理獵物的技能,石熊倒是不愁在野外餓著自己的肚子。

  不過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石熊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不能說一頓飯無肉不歡吧,但要是像這種進入到荒野兩天都沒吃上肉,這可真的是把石熊給饞壞了。

  如果要是在部落里,內臟什么的自然會被石熊留下,畢竟羊雜也是一道極為鮮美的佳肴。可是在這里,沒有做羊雜的條件,于是石熊只能無奈的放棄掉那些羊雜。

  熊熊的篝火很快就燃燒了起來,待到木頭燒的通紅,火焰下去之后,穿在鐵矛上的羊腿被石熊架在了插在篝火旁的兩根樹杈上。

  說起點篝火,這就不得不提石熊在出發(fā)之前做的另外一個準備工作了,那就是制作火折子。

  部落里的火都是保存在火塘中的,隨時都可以引燃,可是要是外出到荒野,沒有火塘可以引火,只有用燧石和秋天收集的干蘆葦絨來引火。

  對于這種引火方式,石熊很不適應,所以他就在做那把強弓的同時,把華夏老祖宗使用的火折子給捯飭了出來。

  要說起火折子這種東西來,堪稱華夏古代的黑科技之一。

  這玩意在華夏古代堪比現(xiàn)代的打火機,看起來很不起眼的一個竹筒,只要揭開蓋,然后猛地往里吹一口氣,那么熊熊的火苗立刻就會冒出來。不用的時候,只要把蓋蓋上,那么火苗立刻就會熄滅。

  可是火折子的火苗雖然熄滅了,可竹筒內的可燃物依然在陰燃,如果下一次需要引火,打開蓋子吹一口氣,火苗立刻就會冒出來。

  而且這種堪比現(xiàn)代打火機的火折子,早在公元577年南北朝時期就被發(fā)明出來了,據(jù)說是一名宮女發(fā)明的。那時候,軍隊需要經(jīng)常出去打仗,取火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如果打不著火,那么整個軍隊都要吃生飯生菜了。這時候這位宮女就發(fā)明了這種火折子。可以讓整個軍隊能夠吃上熱飯熱菜。

  從那之后,華夏古代的軍隊還有老百姓再引火的話就容易多了。

  不過后來隨著“洋火”以及打火機的出現(xiàn),火折子這種在華夏流傳了上千年的東西就漸漸地消失不見了。畢竟火折子不如打火機或者是火柴攜帶那么容易,而且火折子,尤其是大戶人家使用的高檔火折子制作費用不菲。

  華夏古代的普通老百姓使用的火折子,大都是很粗糙的土制紙卷成一個緊密的紙卷塞進一個小竹筒內,只要將它點著,然后把它吹滅,再蓋上蓋子,留一點點縫隙,讓這個竹筒里面留下一點火星。然后等到需要的時候只要輕輕一吹就能夠再次燃燒了。

  這種火折子制作簡單,費用也不高,但火折子里面的火保存的時間有限。

  還有一種高檔的火折子,是專門供大戶人家還有有錢人使用的。這種火折子里面的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不過因為用料的緣故,這種火折子制作的費用是很高昂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就用不起。

  制作這種高檔火折子,首先得把地瓜蔓放進水里浸泡,一直把地瓜蔓泡松軟了,然后拿出來用錘子錘扁。然后再加上棉花、蘆葦絨繼續(xù)浸泡、再捶。

  這些東西捶好之后就放在外面曬。幸虧那兩天雖然天氣冷,可太陽不錯,所以很容易就曬干了。

  曬干之后的這些東西再添加上火硝、松香、硫磺等易燃的香料,最終擰成繩子塞進竹筒中。

  點然后蓋上蓋,使用時打開蓋子,根本就不用吹,只要搖晃一下火苗就能冒出來。

  這種高檔火折子保存的時間要遠遠比那些低檔火折子長的多,而且引火時只需要一晃就能冒火。畢竟這種高檔火折子里面添加的硫磺、火硝、松香等東西可是極為易燃的,只要有點氧氣,立刻就能燃燒起來。

  火折子這東西石熊見過很多,別的不說,在他的博物館中就收藏著宋代的幾個豪門大戶家使用過的火折子,有一個火折子還是一位王爺家用過的呢。

  作為一個文保專家,石熊自然知道這火折子如何制作如何使用,所以在臨出門之前,他就動手做了一些火折子。

  既然要做,那必然就要做那種高檔火折子。部落里本身就有在秋季收集的蘆葦絨,還有從山里的長葉松樹干上收集的松香。最好的松香就是產自長葉松,而新大陸的東南區(qū)域生長著大量的長葉松,光是大霧山上就不知道生長著多少長葉松。

  松香在部落里的用處還是蠻大的,所以部落里存了不少的松香。

  至于火硝和硫磺,這次從法國人手里繳獲了一大批,制作火藥都足夠了,更別說制作火折子了。

  而地瓜蔓,這玩意兒地里多得是,而且都是早就曬干的,隨便撿一些回來就夠用的了。唯一缺少的就是棉花,不過這也難不住石熊。

  弗格森少尉可是有棉衣的,所以石熊直接用一件海貍皮大衣?lián)Q了弗格森少尉的那件破棉襖,拆開之后里面的棉花足夠用了......

  至于火折子用的竹筒,大霧山上也有不少的竹子,足夠用了。

  說起竹子這種植物,原本大霧山這一帶是沒有竹子的,不過切洛基人南遷并和普埃布洛人接觸后,從普埃布洛人那里引進了一些竹子,所以大霧山這邊也有竹子存在。

  不過為了防止竹筒被陰燃的火燒壞,石熊又把薄鐵皮卷成桶狀襯在了竹筒內,然后里面再塞入制作好的火繩,一個火折子就做好了。

  這玩意兒做出來之后立刻就讓整個部落大為震驚,就連弗格森少尉也被這種隨手一揮就能“自燃”的火折子震得不要不要的。要知道在這個時候,德國人布蘭德雖然已經(jīng)把白磷從尿液中提煉出來了,同時還用白磷沾著硫磺做出了最原始的白磷火柴,可這種火柴并沒有流傳開來,因為白磷火柴太危險了,溫度稍微高一點就能自燃,很是燒傷了不少人。

  至于真正的安全火柴,那還得等差不多一百年才會被瑞典人倫德斯特倫研制出來。

  所以在這個時代的歐洲,這種可以自己“著火”的東西絕對是稀罕玩意兒......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