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仙俠

斬開流螢見桃花

第四十六章 美人點燈

斬開流螢見桃花 二公別白馬 2570 2019-07-10 08:32:17

  不出所料,小桃樹果然還是沒有追上那只花豹。

  離開帖廊山后,福童便帶小桃樹去往掛雷崖,到那處寂然瀑下練拳。

  寂然瀑,福童很熟悉,他也是在那條悄無聲息的大瀑下,一拳一拳練出來的。

  只是,很久沒去了。

  等到那處大瀑下,小桃樹目瞪口呆,心神震驚。

  委實是沒有想到,師兄口中的寂然瀑,竟然那么漂亮,像一條金銀相間的綢緞,燦燦流動,就那么從高高的崖頂,垂下來。

  熠熠生輝,悄無聲息。

  大瀑之下有巨石,巨石之上,就是練拳的地方。

  巨石光滑可鑒人,有浪花飛濺,雷花炸裂。

  不言而喻,那塊巨石不是普通石頭,師兄說,是山門特意放在這里的。

  是一塊上等的砥石,砥石,小桃樹懂,就是磨刀石。

  福童告訴小桃樹,這不是一塊普通的砥石,是一塊靈器,本體千丈大小呢。

  練拳很簡單,就是坐在那塊巨石上,頂著大瀑,巋然不動就好了。

  其實很難,因為在穩(wěn)固身形的同時,要在百骸竅穴之中,鼓動拳意,感受大瀑飛流而下的雷霆,領悟“敲雷”真意。

  這且不說,就是站在那塊光滑如鏡的巨石上,都很難。

  福童記憶猶新,他那個時候,花了三天的功夫,才算站住了。

  師兄弟就站在那塊巨石前方,福童側低頭,看了眼小桃樹。

  小桃樹神色糾結,似乎有了退意,踟躕不前。

  福童扯扯嘴角,還是師父說的對,小師弟抱著“不殺心”,練拳能練出什么意思來。

  福童沒有說話,靜靜等著,師父說,小師弟的心關得自己走出來。

  不管是師父還是他福童,都要裝作不知道。

  福童相信小師弟一定能夠走出來,為什么,因為小師弟很聰明,很聰明。

  而且,吃肉和罪過,在他福童看來,屁大點事。

  小師弟只不過一時間,被佛家學說,遮了眼,或許睡一覺,就明白了。

  小桃樹終于邁出了步子。

  下一刻,就摔下來了,意料之中。

  福童一直站在那塊巨石前方,看著小桃樹一次次迎難而上。

  直到暮色里,小桃樹還是沒有站在那塊巨石上。

  福童這才開口說道:“小師弟,咱走吧,到時候了,咱晚上還得喂拳呢?!?p>  小桃樹神情疲憊,拖著濕漉漉的身子,走到福童跟前,抬起腦袋,可憐兮兮道:“師兄,晚上能不能不喂了?”

  福童蹲下身,看著疲憊不堪的小桃樹,輕笑道:“為啥?”

  耷拉腦袋的小桃樹,有些羞愧道:“我不想練拳了?!?p>  福童心神大震,心潮洶涌,轉而,瞬間平息,面上依舊是和善神色,沒有任何情緒流露,柔聲道:“小師弟,這是為啥???”

  小桃樹低著腦袋,兩只小手交疊,開始擰巴手指,有些手足無措,聲音低不可聞,“就是不想練了。”

  福童意識到小師弟“心障”重了,茫然無措,如果師父在就好了。

  福童溫聲訥訥道:“小師弟,你忘了,你給咱說過,你不是要做個俠客嗎,就像墨家弟子那樣,鋤強扶弱,除暴安良,伸張正義?”

  福童也不明白自己一時間,竟然說出了那么多的詞。

  “太爺不是說過嗎,要你好好讀書,好好修行的,還要你以后去北邊走走,外邊那么多的王八蛋,而且,有很多很厲害的王八蛋,小師弟遇上了怎么辦?”

  小桃樹只是垂著腦袋,不說話。

  福童神色焦慮,卻無可奈何。

  那個魁梧的黑漢子蹲在地上,愁腸百結,一只大手不停撓著腦袋,一言不發(fā),悶悶像塊大石頭。

  最后,心情沉重的福童帶著羞愧無言的小桃樹,回到小敕令。

  師兄弟,就坐在桃祖本體桃樹下,默默無語。

  福童沒再喂拳,從暮色里,坐到了夜深沉。

  小桃樹獨自回茅屋睡覺,福童也沒有起身,就那么默默的坐著。

  黃衣繼續(xù)和張騎虎說著迦音王朝那位長公主的故事。

  那位長公主之所以皈依佛門,就是因為大燈寺的那位掌燈菩薩,三燈,這件事,都知道。

  說到底,是一個“情”字。

  在佛法不興的腴洲,作為四大王朝之一的迦音王朝卻成為佛國凈土,實在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

  如果說燃光點了一盞燈,那么擎著這盞燈的人無疑是三燈,然后有佛光普照,舉國皈依。

  而三燈之所以能夠擎得起這盞燈,勿容置疑,因為朦朧菩薩的纖纖玉指提了提。

  黃衣告訴張騎虎,有件秘聞,其實也算不得秘聞,知道的人很多。

  據(jù)說,朦朧菩薩唯一一次殺人,殺的便是迦音王朝一位王子,原因很簡單,那位王子不喜佛法。

  這則秘聞,要從當今迦音王朝天子還未登大位的時候說起。

  那個時候,在位的是朦朧菩薩的大兄,兄妹二人乃是一母同出,所以感情特別好。

  朦朧菩薩便住在王宮之中,青燈古佛,從來沒有踏出過皇宮深處那座栽滿桃花的朦朧宮。

  后來,即便是自己侄兒的登基大典,也沒有露面,據(jù)說,當時有資格問鼎迦音王朝江山的王子有兩位,而另一位王子的才具比之于當今皇上,要高出一大截。

  只是,那位王子不喜佛家,并且揚言要打造一根打驢鞭,看一看這幫子禿驢禁不禁打。

  不知道這句話,朦朧宮的那位怎么知道了,然后,朦朧菩薩元嬰出竅,折一根桃枝,在那位皇子的正殿大堂,將那位出言不遜的王子吊在橫梁之上,一鞭鞭,活生生抽死。

  臨走時,說了一句話,父王的孫子太多,王兄的兒子也多,死幾個無妨。迦音國的王定然是個慈悲的皇王。

  傳聞,當今的大王,在登位的當晚深夜秘密拜訪朦朧宮,待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后來,再沒有探望過自己的姑姑,聽聞是朦朧菩薩的意思,國事是國事,家事是家事,慈悲就好。

  就這樣,雖然朦朧菩薩不理世事,然而整個迦音王朝朝堂上下,舉國奉佛,誰也不敢質疑那位姑姑的慈悲。

  朦朧菩薩平生唯好兩事,點燈和看桃花。

  朦朧宮整座宮殿都掩隱在桃花樹下,即便是偌長的院墻,都沒有一處空隙,桃樹接桃樹,桃花壓桃花。

  說到點燈,朦朧宮的宮門前便是兩盞碩大的流月照花燈,燈與門楣齊高。

  奇特之處,在于那流月照花燈,吸攝月光,如緩緩山溪,流轉不息,氤氳如夢。

  而朦朧菩薩每日修行之余,就是點燈,一盞一盞,從宮門前的兩盞流月照花燈開始,點亮朦朧宮的每一盞燈。

  朦朧宮究竟有多少盞燈,有人說,三燈菩薩奉佛的那一年,朦朧宮點了第一盞燈,一年加一盞,多少年便是多少盞,具體多少,似乎沒人知道。

  三燈菩薩無疑是最清楚的。

  黃衣咂巴咂巴嘴,感嘆說,“腴洲這兩位大大的美人,一個多情,一個癡情,搞不懂啊!”

  張騎虎直起身子,扭過腦袋,瞧著依然趴在虎背上,神情緬懷的黃衣,嗓音慵懶道:“黃衣,你該回去了?!?p>  前方就是敕令山那座最高的山頭,小敕令。

  黃衣明白,敕令山的規(guī)矩,外客不過小敕令。

  就是在小敕令,那座山頭前止步的意思。

  臨走前,黃衣回頭,問張騎虎有沒有見過流月照花燈。

  張騎虎說沒有,身影便消失在山后了。

  黃衣轉過頭,邊走邊嘀嘀咕咕,他說,他要把張騎虎寫進故事里,把二爺寫進故事里。

  還有那位王妃和喜歡點燈的菩薩。

  流月照花燈,很好聽的名字,應該很好看,掛在門楣上,就是花前月下。

  寫進故事里,那盞燈,光是想想,就很有意境。

  月光如水,美人點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