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歌讓慕靈早點回去休息了,夷歌獨自坐在院落的亭子里,夷歌想到這幾天門口的寺僧見到自己和慕靈總是匆匆忙忙的樣子,原來這些人是來監(jiān)視自己的。雖然被囚禁的感覺讓人很不舒服,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既然有求于人就應(yīng)該放低姿態(tài),人家?guī)臀沂谴缺?,是情分,不幫也是本分,想到這些夷歌心里舒暢了很多。
夷歌自語道:“看來還是早點進(jìn)入浮屠祠,尋找那位高僧,早點解決自身問題為好,這亂世之中,縱時佛家圣地,難見平靜之域,佛慈悲,度化世人,可是修佛的畢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會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又怎么少的了爭斗呢?”夷歌又坐了一會兒,剛準(zhǔn)備起身回房,了塵走了進(jìn)來:“阿彌陀佛,見施主房中燈火未熄,想來施主多有思索,才未早早睡去,特此前來,希望能一解施主之憂”。
夷歌行禮:“多謝大師關(guān)懷,我曾聽聞貴寺有一位高僧不慎入魔習(xí)得一身邪惡功法,后重歸佛門,再生佛根,一身邪惡功法得以化境,我希望能得到這位大師的指點,以化邪惡之氣”。了塵道:“阿彌陀佛,空回師叔已經(jīng)閉關(guān)數(shù)十年之久,貧僧也不知師叔是否會見你,明日我會帶你前往浮屠祠,能否見到師叔就看施主的造化了”。
夷歌道:“無論怎么還是要多謝大師成全”。了塵微微低頭:“阿彌陀佛,施主不必客氣”,了塵說完就離開了。夷歌總是感覺這個了塵有些不對勁,自己需要什么他就有什么,不過事已至此夷歌也不再多想,回房休息去了。
第二日一早,天還未亮,了塵敲響了夷歌的房門,夷歌很快穿戴好出來,了塵看夷歌有些匆忙道:“阿彌陀佛,從這里到浮屠祠需要三四個時辰,待鐘聲響起之時,乃是諸位師叔進(jìn)水之時,所以只有那時你才有機(jī)求見空回師叔”,夷歌心中疑惑已解微微點頭。
了塵帶著夷歌,穿過十八羅漢堂,俗家二十諸天,又經(jīng)過五百羅漢堂,穿過回廊,進(jìn)入迷途林,了塵道:“施主務(wù)必不要走散,這迷途林到處都是雪竹,太陽落山后這里奇寒無比,太陽出來之時又是霧氣繚亂,所以在這里很容易迷路的”。
夷歌點了點頭,繞來繞去,走了很長時間,了塵停下了,夷歌見一座數(shù)十米高的高樓,高樓全部由青瓦石磚砌筑而成,了塵道:“此處乃是我寺重地,藏經(jīng)閣,這座藏經(jīng)閣已經(jīng)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了,這里有些經(jīng)書已經(jīng)存在數(shù)千年了”,夷歌遠(yuǎn)遠(yuǎn)的看見四個塔舍坐著四個老僧,了塵上前行禮道:“了塵拜見四位師叔”,四人唇音微動:“阿彌陀佛”,了塵上前說了些什么,夷歌心中感嘆藏經(jīng)閣所以了塵說了些什么夷歌也沒聽清楚。
只見其中一個老僧拿出一顆拳頭大小的夜明珠道:“上山后將其送回”,了塵微微點頭。夷歌在王府之時見過不少珍珠異寶,可是從未見過如此大的夜明珠,了塵微微一笑道:“藏經(jīng)閣內(nèi)見不得明火,所以進(jìn)入藏經(jīng)閣只能有這夜明珠照明,這夜明珠共有四顆由我四位師叔看守,因為前路昏暗,所以特地借這夜明珠一用”。了塵帶著夷歌上了山,除了迷途林,是舍利塔,數(shù)千座舍利塔,夷歌心中暗道:“怪不得蘭若寺可以屹立千年”。
穿過舍利塔終于來到浮屠祠,浮屠祠建于山內(nèi),碩大山脈猶如一道批斷,形成一扇陡立的平面,浮屠祠建鑿在這陡立的平面上,猶如數(shù)百石窟,最低的還有百米之高,四周卻無階梯可用,可想而知在這里閉關(guān)之人不但佛法高深,武功更是已達(dá)化境。
了塵對著這面山以功力將聲音傳出:“了塵求見空回師叔”,聲音回蕩還未停下,滾滾佛音傳來:“我已知你來意,將人留下,三年后再來此領(lǐng)人”,夷歌一聽要三年之久心中頓起慌亂,想和了塵一起離開,佛音伴隨著恢弘之勢:“想要解決你的問題三年之期,已是最短時限,久托更甚”,夷歌心中雖然掙扎,但是細(xì)想數(shù)十年之苦都受了,還差這幾年嗎?咬咬牙道:“我就在此待上三年!”
夷歌拿出兩封信交給了塵道:“還要勞煩大師將信交給我妹妹”,了塵將信收好,離開了。夷歌將劍匣從背上取下,放到一塊大石頭上。空回聲音再起:“你心有雜憂,還是先坐下調(diào)息,匹練體魄,修養(yǎng)心性,等待你心無雜念,亦無憂慮之時,我自會告訴你解決之法”。
夷歌因困三年,心中已有幽怨,于是回道:“我心靜如止水,無需靜養(yǎng)修心”,空回笑聲回蕩:“那你告訴你眼前都有什么?”夷歌看了看道:“山水叢林,鳥語花香”,空回不答。夷歌無奈只能坐下修身養(yǎng)性。
每隔一段時間空回都會問相同的問題,夷歌回答后,空回有沒有聲音,夷歌無法參透空回出的問題,閑來無事修煉骨簡上的功法,轉(zhuǎn)眼一年過去了,暝鴻劍法已小有所成,夷歌發(fā)現(xiàn)當(dāng)年三族殘殺的暝鴻鳥,驅(qū)逐的瑪奧族,他們并不是邪惡黑暗的而代表,恰恰相反,他們正式投身黑暗以報光明,骨簡中的功法,必須心向光明才可運(yùn)行功法,心中的光才能引動黑暗的劍,光照亮了世界,也帶來了黑暗,光溫暖了人心,也為心靈造就了黑暗的魔影。
夷歌醒悟:“原來世間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有他們存在的道理,包括黑暗與邪惡,他們只是一種屬性,并不是帶來的后果,將邪惡與黑暗置于深淵的是人,是人利用了邪惡與黑暗為非作歹,并用它們來遮擋自己的人性,所以邪惡與黑暗才會讓人恐懼,讓人為恐避之不及”。夷歌高喊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眼前的是鳥語花香,是山水叢林,還是堅定的信念,包容的心態(tài),自由的思想,唯美的純凈”。
空回笑道:“阿彌陀佛,世間之物均有存在的道理,人之所以聰明正是能將這些道理學(xué)以致用,道理相對,自出善惡,正如你的劍法,光耀萬世,故分陰陽,陽生陰滅,只是世人困頓,會意錯行以鑄惡行,萬物生靈,虛無幻物均是變量,對于每個人來說,修身以正,心存善念,諸法均是善行”,夷歌頓悟:“多謝大師指點”,空回道:“今日休息一日,明日我教你化魔之法”。夷歌躺在大石之上遠(yuǎn)觀浩蕩長空,心透通明。響起暮霏霏的簫音,良久回蕩,不知露水打濕雙眼,還是通明后的喜極而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