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有明朝鮮國,全國的總耕地數(shù)量大約在四百萬結(jié)左右,當然啦這只是一個預估,把雜七雜八的都算上。實際上真正登記在國家的稅收賬簿上的也就其中的一半而已,有時甚至更少。
至于眼下這五十萬結(jié)田地,那都是沒收自以金祖淳和樸宗慶為首的安東金氏與潘南樸氏兩家。當時的查抄還是很徹底的,不光是金銀細軟之類的浮財都被檢抄出來,整個家族的不動產(chǎn)也遭到了全盤的清理。
因為主持查抄的乃是崔正基和李在朝,這兩位都算是洪景來的鐵桿小弟了,所以隱瞞極少,大部分都明列條目,一一在冊。
按照歷來的慣例,從他們兩家手里查抄來的這五十萬結(jié)土地,最終會變成一眾反正功臣的賞賜,也就是所謂的“功臣田”。這些功臣田會全部豁免賦稅,使得參與反正的功臣們短時間內(nèi)就變成鉅富。
只是這一回反正十分的不同,他不是幾個大家族的聯(lián)合,或者士林派、勛貴派的亂波,不管是從實際上還是客觀上來說,這一場反正僅僅開始于洪景來一人!
真正的領頭羊只有洪景來一人而已,整支大軍,幾乎完全是依靠洪景來一個人的力量拉扯出來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多方配合,暗中連橫的事情,兵權盡在洪景來一人。至于后面加入的各路文臣,除開極少數(shù)之外,基本上就是站隊而已,并不能夠給洪景來提供太多實質(zhì)上的幫助。
這就導致了一等靖社功臣僅有洪景來、趙萬永、李尚憲、金平淳四人而已。洪景來和趙萬永不去說,李尚憲算是投誠有功,外加給李家一個面子。金平淳小老弟就不必多說了,通風報信是他,大開城門也是他。
所以理論上最先分配功臣田的應該是這四位,當時商議到這件事的時候,金平淳最先表態(tài)不要。他年紀輕輕,卻比許多老學究都古板,洪景來都暗示他可以把金祖淳的家產(chǎn)取回,他卻只要了四個莊子養(yǎng)活他的那些侄子侄女,也就是金祖淳的子女。
以至于現(xiàn)在除了后來賞賜于他的金祖淳大宅之外,金平淳幾乎沒有積蓄什么私財,搞得那點錢都拿去周濟安東金氏一下子被打落凡塵的族人們了。
而洪景來本人也算的上“高風亮節(jié)”,準備把這個田產(chǎn)充公之后,改善財政或者用以實行土地改革。重點是洪景來有來錢的路子,生活上又沒有什么奢侈的開銷。也不想留下貪婪的名聲,所以表示不要。
趙萬永更好,他家本身就是頂尖京華士族豐壤趙氏出身,出了漢陽,據(jù)說有有足足八十里方圓的巨大地產(chǎn)都是他們老趙家的。因為本身自己家就是大款,外加他本人還銳意改革,不希望因為渴求財富而被人攻擊,所以他見洪景來不要,便也表態(tài)不要。
最后的李尚憲,他倒是想要,但是他身為宗親,身份十分尷尬,要是積累下這么廣闊的土地和奴仆,尤其是奴仆是吧。就太惹人猜忌了,就算他沒那個更進一步的心思,可是陰蓄奴仆在封建時代對他這個宗親而言,絕對不是什么好事。
一圈轉(zhuǎn)下來,一等靖社功臣們沒有一個貪占功臣田的,二等靖社功臣們就更不好提了。而且隨后洪景來大封官爵,因為是洪景來一力起兵,根本不需要和別的什么同盟或者合作家族分贓,是以當時人人都高官得做,占據(jù)顯要之位,十分滿意。
這五十萬結(jié)田地的事情就耽擱了下來,現(xiàn)在算是暫且掛靠在戶曹衙門下面的公田,繼續(xù)由上面的奴仆耕種。
“還請您三思,這五十萬結(jié)公田不可輕動啊!”別人沒有反對,一直坐在下側(cè),不怎么發(fā)言的崔正基突然有些激動。
“怎么?”洪景來沒想到第一個反對的會是崔正基。
“國家財用匱乏,今歲又連開兩場別試,善后清使亦使了巨款,戶曹與宣惠廳已經(jīng)虧空。若非林仁川帶回回易錢,朝廷已然無力支撐下去。本年前賞賜百官和諸軍所耗巨大,下官原本想著可從此番公田中出來,這要是下賜于外書院,戶曹這個差事,下官做不了了。”
“這……”
一談錢就生氣,一談錢就是沒錢,當上了執(zhí)政,哪里是執(zhí)政,簡直是背債。林尚沃回來,帶回來了四十萬兩白銀,讓整個朝廷又轉(zhuǎn)了兩個多月。但是花錢的日子過得飛快,洪景來這邊隨便提到件事情,就是沒錢。
“在下以為,當以整頓財政為先,唯有國計寬裕,其他雜務才可漸次實行!”崔正基現(xiàn)在幫洪景來當這個家,四面八方都是來朝他伸手的。
就算他崔正基渾身是鐵,也扛不住這么多人來啊。表面上看著乃是戶曹參判、管勾宣惠廳的高官,說白了還真就是給洪景來背債的。
朝廷辦事,不管辦啥都要花錢,原本那些既定的支出,或者些許的小開銷,崔正基也懶得去爭去鬧了?,F(xiàn)在洪景來居然想著為了收買士林和地方兩班,把五十萬結(jié)土地下賜給外書院,崔正基這個財政大臣已經(jīng)當不下去了,沒法干了。
大伙兒看他真的是急眼了,知道這事情不好干,紛紛上來勸解幾句。洪景來也知道自己這事從頭到尾都是臨時起意,一點兒沒有個章程,談論到現(xiàn)在,完全就是個死局。
改革真是寸步難行!
…………………………
這兩天狀態(tài)相當不好,本身我對于東亞的歷史就是小學生水平,功底很差,很多東西寫不出來,味道也差那么一些。再加上對于政治這一塊的不熟悉和想當然,在文字的表達上面就很欠缺。
結(jié)果稍微隱晦一點,就需要反復修改,即使已經(jīng)小心小心再小心,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到了屏蔽的地步。
可是在一個立國四百余年,封建統(tǒng)治根深蒂固,社會階層流動通道完全關閉的保守之國,在婦女不能上桌吃飯,主母打死妾生子毫無罪過的國家,不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政治文化變革,是根本不可能走向真正的近代化的。
寫吧,這書沒有明天。不寫吧,直接寫點什么大航海、殖民地、侵日入美奪澳什么的,那就輕易很多了,可在我看來都是空中樓閣,毫無根基的東西。
莫得出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