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零年的冬天,來得平淡而又無奇,還是一樣地寒冷和刺骨。
自從上次和江一博別扭了以后,無論是見了江一博還是余揚,我都只是淡淡地打個招呼。
大概男孩子都覺得女孩子的心思很細膩,他們兩也不甚在意,只是每次在江一博喊我姚一姚的時候,我都會巧妙的避開,或者裝聾作啞的不回答。
久而久之,江一博也就不在用玩笑地語氣來調(diào)侃我,只是會面的時候,會朝我淡淡的笑一下。
我想淡化自己對他的小心思。
倒是余揚,幾次平淡的學生會大會碰面,有事沒事我們總會聊上幾句。
我終于知道,江一博和余揚來自同一個沿海的城市。
所以余揚和江一博原來就很熟悉。
江一博只比我大了一歲。
他們是同一個專業(yè),外聯(lián)部那些海報上好看的文字是江一博的字跡,調(diào)侃的語氣也是江一博自己想的,排版也是他的風格。
余揚說,江一博是他拉過來這個學校的。以前的江一博本來是他的同級,兩個少年都在為自己的高三而奮斗。充滿著青春的朝氣蓬勃,帶著自己獨有的理想而堅持努力。
他很想考到軍校,但是中途家里面發(fā)生了一點意外,耽誤了一年,那一年他沒有高考,軍校夢想也因此給耽擱了。
當年余揚已經(jīng)考到了Z大的設計系,大一寒假回去的時候,見到的江一博,他的眼里已經(jīng)不見當時高考的星光,取而代之的是非常迷茫又頹廢的眼神。
余揚說,他看著都覺得很痛心,所以當時就建議他復讀一年。
但是江一博毅然地轉(zhuǎn)了專業(y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至今也沒有問過。只是在江一博自己有問題時,余揚會把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告訴江一博,給他很多很好的建議。
江一博以前就很喜歡畫畫,也喜歡寫毛筆字,雖然只是業(yè)余興趣愛好,但是在高考的備考中經(jīng)過他自己不斷的努力,這也讓他在短短大半年的時間里就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專業(yè)課,而且高出了很多分。文化成績再補一補。來年九月,余揚就再一次見到了神采飛揚的江一博。
余揚并沒有說是什么意外,輕描淡寫的就一句話略過。我只是細細的聽著,沒有打斷過他,難怪當時他在食堂那里盯著時事政治看得聚精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