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漢好男兒

第二十七章 在西漢出差(五)

大漢好男兒 長興村長 2279 2019-05-05 07:00:00

  ?;輿]有想到,在西漢的手工業(yè)作坊里,每一個人的分工已經如此的細化。每一個人整天干同一樣的工作,不是專家也會成為專家的了,所以,細化分工的效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生產的效率。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就已經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了。好多的歷史學家,都說中國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可能嗎?這就是中國的國情啊,很復雜的,在西漢就是既有奴隸社會、又有封建社會、還帶有一點資本主義社會的影子。

  到了東漢,就更搞笑了。當年劉邦斬白蛇起義,就有傳說那白蛇當時跟他說,你要砍我頭,我就斷你尾巴;你要砍我尾巴,我就斷你的頭。反正就是一個字,你不能殺我。那劉邦也是一個狠人,不理這些,果斷地一刀將白蛇攔腰砍斷。結果,大漢王朝就從此一分為二,分成了東漢、西漢。兩漢都是二百多年的歷史。而這個將西漢終結的人,就叫王莽。后人都說他是當年那條白色的蟒蛇變的,也有人說他是從現(xiàn)代社會穿越過去的。

  ?;葸€是十分認同第二個觀點的。這個王莽啊,就是跟自己一樣,穿越過來的。只不過他穿越成了帝王,自己只穿越成了一個麻衣百姓。歷史的教訓,是值得吸取的,從王莽的悲劇上來看,作為一個穿越者,要想在穿越的年代能夠順利地活下去,得入鄉(xiāng)隨俗,不要腦洞大開。什么隨身倉庫啊,什么重生系統(tǒng)啊,都是不靠譜的。

  不切合實際的蠻干,也許當時可以爽一下,但終究逃脫不了被歷史懲罰的命運!因為歷史就是歷史,容不得人隨便去改變。

  就在?;菟枷腴_小差的時候,陳掌柜的又領著他與周老爺來到了另外的一個區(qū)域。這兒的人都在忙忙碌碌著,每一個人跟前都放著一個臉盆一個絲筐,在進行繅絲。

  陳掌柜道:“你們看到了吧,他們正在做的就是我所說的繅絲。這煮好的繭子,在水里一泡,就能抽出一根完整無缺的絲來。每一個繭子的絲啊,至少有一千五六百步長。你們要不要也過去看一看?”

  原來繭子就是這樣被還原成絲的?。∫膊恢肋@個主意古人又是怎么想出來的。這些都是中國古代人的專利技術啊,跟陶瓷、茶葉等制作生產技術一樣,都是中國古代屹立于世界東方而不倒的無形資產。

  常惠很好奇地走上前去,陳掌柜又詳細介紹道:“你可別看這繅絲,看上去簡單,其實卻并不簡單。還可細分為索緒、理緒、繅解、生絲的卷繞和干燥等活。你看,這索緒的水要是開水。將蠶繭放入鍋內,拿索緒帚與繭層表面刷幾下,就可索得絲緒?!?p>  陳掌柜走到第二個人面前道:“索緒完成后,就是理緒了。理緒就是除去有緒繭繭層表面雜亂的緒絲,理出正緒。理得正緒的繭稱為正緒繭。這個盆內的就是正緒繭?!?p>  看完理緒,他們又參觀繅解??壗饩褪前颜w繭放入溫開水做成的繅絲湯中,以減少繭絲間的膠著力,使繭絲順序離解。一圈一圈的纏繞到絲筐上。纏好的絲筐還要拿去烘干,那就是烘絲了。

  接著,他們又參觀了捻絲、織布區(qū)域。捻絲比較簡單,純屬體力活,就是將繅好的絲線完成絡絲、并絲、捻絲的工序,為織布工序創(chuàng)造條件。

  作坊里的織布區(qū)域,是整個作坊的重中之重。里面,用到的器械就開始多了。具體的流程包括牽經、卷緯、織綢、坯綢檢驗、脫膠。

  據(jù)陳掌柜介紹道,我國在遠古時是以“手經指掛”來織布的。所謂“手經指掛”是將一根根紗線依次綁結在兩根木棍上,再把經兩根木棍固定的紗線繃緊,用手或指像編席或網(wǎng)那樣進行有條不紊的編結。

  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用“手經指掛”的方法編結,不但費工而且柔軟的紗線極易糾纏在一起,給操作帶來困難。于是我們的祖先又發(fā)明出具有開口、引緯、打緯三項主要織造功能的原始織機----腰機,又叫“踞織機”。

  織造時,織工席地而坐,將經紗的兩端分別綁在兩根橫木上,其中一根橫木(卷布軸)系在腰間,另一根由腳踏住,靠腰背控制經紗張力,利用分經棍形成一個自然梭口,用紆子引緯,砍刀打緯??椀诙髸r,提起綜桿,使下層經紗變?yōu)樯蠈?,形成第二梭口,立起砍刀固定梭口,紆子引緯,砍刀打緯。織造就是這樣不斷交替循環(huán)往復進行的。

  ?;菘吹竭@些織布機都并不是系在腰間的,笑著問道:“這些織機不是你所說的‘腰機’吧?”

  陳掌柜答道:“對,我們以前還是用的這可是‘腰機’,現(xiàn)在這些可是我花了大本錢弄來寶貝,經過升級了的,是最新一代的織機。效率比‘腰機’要強多了?!?p>  ?;葑屑氂^察了一下這款世界上最先進的織布機,只見它是由機架、經面、腳踏提綜板和提綜桿的部件組成的。

  機座前端設有坐板,后端斜接著長方形機架。機架后端安置的兩根撐柱。機架是一長方形木框,上端設有一根經軸,下端設有一根被稱為“梭”的卷布軸。

  經軸和卷布軸上還各設有一用以控制送經量和卷布量的軸牙。機架中間兩側各裝一根“立叉子”,其端裝有提綜桿。提綜桿前端系著綜框,后端裝有一根用于將經線分為上下兩層的分經木。機座下有兩長短不一的腳踏桿,長者連結一提綜桿。通過提綜桿控制綜片的提升,短的一根與綜片下端相聯(lián)結。

  織工坐在織機上,踩下長踏桿,提綜桿前傾上蹺,綜框將底經提高到原面經的位置之上,同時,中軸也相應地向下壓迫面經,形成一個三角形的梭口,女織工趁機投梭送緯。投梭送緯這一工作完成后,織工的腳又迅速離開長踏桿,而踩下短踏桿,使綜框下降,底經失去拉力,恢復到原來的形狀,與此同時,提綜桿前端下垂,使面經也恢復到原來的形狀,準備接受下一個開口運動。織梭如此不停地穿梭著,毛坯織品就慢慢地織出來了。

  時光在穿梭,日月在穿梭,原來穿梭就是這么一回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