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去鎮(zhèn)上二
路上的風景很好,不過凌冬不是在看風景的。
她是在看路上的野菜,這路上的野菜特別的多,要是都能弄去賣了的話,能弄不少錢呢!
或許是在滿足凌冬的愿望吧,沐爹剛將牛車趕出村沒多久,凌冬就看見前面有一大片綠色的葉子有些眼熟。
待牛車走進后一看,竟然是紅薯藤,好大的一片呢。
凌冬忙喊沐爹道:“爹,停車?!?p> 沐爹聽凌冬一喊,馬上拉著牛繩,停了下來道:“怎么了?”
這時候,凌冬才沒空回答他呢!
她已經(jīng)快高興傻了,見沐爹停了車,就馬上跳下了馬車,往紅薯那跑去。
她心里只想著,烤地瓜可好吃了,又香糯又甜,想到她就有些流口水。
謝氏和沐爹見她那樣,怕她摔著或遇到危險,就跟著她一路走了過來。
看著凌冬對著這些野菜傻笑,都有些被嚇著了。
謝氏拿手在她面前晃了晃問道:“凌冬,你怎么了?”
凌冬回過神來高興道:“娘,這種菜叫紅薯,炒熟后特別好吃,挖開它的根后,就能看著它的果實,它的果實是甜的,可以煮來吃也可以烤來吃,特別的香糯美味。不信我挖出來給你吃?!?p> 謝氏和沐爹疑惑的問道:“凌冬,你是怎么知道的?”
糟糕。
她好像又忘記了,自己這副身體還是個小孩子了。
怎么圓謊呢?
凌冬皺眉想了想。
有了,天授是最好的借口,古人都迷信,謝氏也不例外。
“爹,娘,我昏迷不醒的時候,遇到了個手持凈瓶,頭上帶白沙的漂亮女子,她教了我好多東西,后來我好之后,她偶爾也會來我夢里教我,我打蛇的本事也是她教的,不止這個,認菜的本領(lǐng)也是她教的。”
謝氏聽了心里膜拜的問道:“那,那仙人可是坐著蓮花?”
“嗯嗯嗯,是的,娘,你怎么知道呀?”凌冬將錯就錯道。
謝氏欣慰的撫摸著凌冬的小腦袋,笑著道:“孩子,你這是因禍得福了。我佛慈悲,定是菩薩不忍你受苦受累,所以來解救你的?!?p> “嘿嘿,”
凌冬跟著笑,
要是是別人這么說,沐爹肯定是不會相信的,但凌冬這么說,他就相信了,見凌冬和謝氏都高興,他也跟著笑了。
凌冬也沒想到自己運氣那么好,誤打誤撞的,就說出了謝氏一直信仰的神,看來以后她做什么謝氏也不會再奇怪了。
完美,她終于可以大顯身手了。
因別人都不知道這紅薯是能吃的,所以她們也不必再留在這里,還是趕緊去鎮(zhèn)上才是真的。
這一路上,凌冬發(fā)現(xiàn)了好多野菜,比如白花菜、蒲公英、救心菜、薺菜、雷公根、馬齒莧、刺莧、云龍菜、費菜、魚腥草、車前草、白蘇、紫蘇菜等等,還有好多好多,凌冬知道這些菜能吃,卻叫不出名字。
這些菜中,有一大半謝氏和沐爹都不認得,
只認得革命菜、灰菜和苦麻菜。
真是難為這村里的村民了,明明守著這樣的寶山,卻還窮成這樣。
不過現(xiàn)在可以了,有她這個嫁接的冒牌貨在,以后帶領(lǐng)著村里人過上好日子還是不成問題的。
最主要的是,她是個吃貨,平生最愛吃的就是素菜,特別是那種野生的素菜,也就是野菜,不過也不是什么野菜都喜歡吃的,她嘴比較叼,喜歡吃難買到或者是貴的野菜,比如竹蓀、蘭花菜、松露、松茸、川竹筍、龍須菜、猴頭菇、香菇、蘑菇、蟲草,燕窩、桃膠、阿膠之類的等等。
可以說,山珍海味的都是她喜歡說的,當然,比較稀奇古怪的她都喜歡吃,野味葷菜她也不排除,反正就是不走尋常路就對了。
她平時喝的也都是花茶或者養(yǎng)生茶。
凌冬遺憾的想,過去的只能過去了,現(xiàn)在重生了,要把這副身子養(yǎng)好了才是。
雖然看到的野菜很多,但凌冬也不急著摘。
反正除了她,別人也不認識,還是等回來的時候再摘吧!
馬車走了沒多久,在下午四點半多些的時候,凌冬她們才終于趕到了鎮(zhèn)上。
趁現(xiàn)在還不晚,沐爹直接就拉著牛車往西市去了。
那里雖然不是鎮(zhèn)上最繁華的地帶,但在那里擺攤是不收錢的。
所以,往常沐爹來賣柴的時候,都是來得這里。
但是沐爹沒有做生意的頭腦,雖不是老實巴交的那種人,但卻不善與女子說話。
說白了,就是被謝氏管成了妻管嚴,忠貞不二。
但街上來買菜添置家務(wù)的大多都是女子。
所以他以前自己來賣柴的時候,一般都賣不到什么好價錢。
為了不發(fā)生以前那樣的事,凌冬只好擼起袖子自己賣。
見謝氏和沐爹已經(jīng)將東西都擺弄好后,凌冬才走到攤位前,嘴甜的叫喚道:
“婆婆嬸嬸們,叔叔姐姐們,賣柴火了,快過來呀!全都是上好的干柴,最好起火了?!?p> 她剛叫喚了一聲,就有個微胖的大嬸走了過去。
看她的穿著,不像沒錢的,就是頭上也插著兩根銀釵,一看就知道家底是殷實小康的。
不像謝氏,頭上只能包塊布。
見是個財主,肯定也不會太在乎價錢,只要柴好,人肯定會買的。
是已,當那嬸子問價錢的時候,
凌冬回道:
“嬸子,這柴是好柴,十文錢一捆,您要幾捆?”
“是不是太貴了?我見西邊那家才賣八文呀?”
謝氏和沐爹也在心里直嘀咕,這柴他們是準備買八文的,結(jié)果沒想到被凌冬提了兩文,鬧得他們有些心慌慌,就怕買不出去。
凌冬才不管她們怎么想呢,前面她路過的時候都看了。
西邊那家賣的柴根本沒有他們的好,柴還有些濕,又沒他們的大捆,不然這婦人前面在那就買了,也不會來她們家問了。
“嬸子,我們這柴火好,經(jīng)燒,還還比那邊的大捆,這已經(jīng)是最實惠的價格了。”
那婦人被說的心動,就道:
“好吧!看你嘴甜的,給嬸子來三捆柴?!?p> “好嘞,對了,嬸子,我家哥哥今天上山找柴的時候抓了幾條蛇,不知道您家喜不喜歡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