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赤焰雕弓

第十章 大戰(zhàn)前夕

赤焰雕弓 月中禾 2697 2019-03-21 10:59:36

  虞允文又道:“大宋官家早就聽說了耿京將軍,知道他在山東招募了數(shù)十萬義軍,此次我來采石還奉了官家圣旨,任命耿京為節(jié)度使。你是耿將軍得力的副將,因此還需再辛苦一趟,我派宣撫使吳璘立即和你去往萊蕪與耿將軍會面,除了宣旨之外,也將今日你我所談之事詳細告訴給他。待你們商量妥當(dāng)即可傳書與我,我們好便宜行事?!?p>  李鐵槍說道:“就是再跑幾趟李某也毫不推辭?!?p>  虞允文草草招待李鐵槍吃了便飯,隨后召來吳璘,吳璘把圣旨和皇帝御賜的印信等物貼身攜帶,隨著李鐵槍一刻也不停留趕往萊蕪去了。

  虞允文送走了二人,才回營帶著姚興、張振、時俊等人去做戰(zhàn)前的準備。

  不到十日,李鐵槍與吳璘便已經(jīng)來到萊蕪,尚來不及休息便與耿京、凈塵等會面。耿京此時正在軍帳中與手下王友直等商討局勢。

  吳璘把圣旨宣讀了一遍,耿京等接旨奉命,吳璘又把印信等物交給耿京妥善保管,李鐵槍這才把虞允文之言詳細告訴給諸人,群雄大聲歡呼。耿京等人立即仔細商量了一番,把從北面攻擊金軍的人事做了周全安排,耿京督師忠義軍,坐鎮(zhèn)中路軍,李鐵槍指揮左路軍,凈塵從旁協(xié)助,王友直指揮右路軍,各路主將均以耿京令旗為號。

  待一切商量妥當(dāng),群雄方才緩了一口氣,大家分席列座,吃酒哄鬧,酒過三巡之后,耿京便讓大家回去休息,只留下李鐵槍、凈塵、王友直、方洗耳、言達等人,商量如何盡快把這里的消息傳給虞允文。

  幾人正在商議,都尉張安國從外面稟報,說有一個叫做辛棄疾的求見。

  耿京早就聽說過辛棄疾的聲名,知道他是一代詞宗,其祖父辛贊雖在金國為官,暗地里卻做著抗金的事業(yè)。但不知大戰(zhàn)將至之際,一介文人來到義軍大營有什么事?耿京心中不解,但也不敢慢怠,讓張安國把辛棄疾請進來。

  不一刻,辛棄疾走進大帳,器宇軒昂,步伐穩(wěn)健,腳掌落地有聲,眉目之間全不似文人柔弱氣象,旁邊跟隨一人,卻是個光頭和尚。

  耿京讓辛棄疾坐在李鐵槍下首,又將在座諸人一一做了介紹,辛棄疾與眾人拱手致意,然后才又落座。

  光頭和尚看見凈塵坐在座上,愣了一愣,稽首道:“義端見過師叔?!眱魤m見他二十歲左右模樣,暗忖自己與他年紀相仿,此前也并不認識,又暗暗在心中把少林寺義字輩僧人上下想遍,委實記不得有這一位,此時被他叫作師叔有些不解,便問道:“你在哪里受戒?”

  義端雙手合十,恭恭敬敬地答道:“稟師叔,弟子在泰山靈巖寺受戒,凈相大師是弟子的授業(yè)恩師。我?guī)煾附?jīng)常給弟子說起師叔,因而弟子大約知道師叔樣貌?!闭f完從懷中掏出戒牒呈給凈塵。

  凈塵看了義端的戒牒,確認屬實,又遞還給他,口中宣了一聲佛號,道:“原來如此。”

  凈相本是凈塵的師兄,十幾年前凈相在靈巖山掛單時,適逢寺中都監(jiān)寺廣慧大師圓寂,永泰寺主持廣智和尚見凈相靈臺清明,遂向少林寺主持方丈悟真大師請愿,留凈相在寺中接了都監(jiān)寺一職,義端則是在那時帶藝出家,做了凈相的弟子。

  凈塵又問道:“你又如何來到這里?”

  義端道:“弟子在山東時,經(jīng)常聽說金兵肆意殺害漢人,氣憤難當(dāng),于是偷偷下了山,下山后聽說辛義士率領(lǐng)兩千余名民眾抗擊金兵,便就投奔了他,還認他做了義兄。完顏亮意欲揮師渡河南下后,辛義士深感情事危急,自知以數(shù)千之眾抵御幾十萬金兵遠遠不濟事,便帶著我來效力耿將軍麾下。只怪弟子修行尚淺,把持不住,犯了嗔戒殺戒?!?p>  凈塵道:“我佛以慈悲為懷,出家人眼見殺戮四起,若不加阻止,如何能覺行圓滿?況且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若能救苦救難也就罷了,不過你萬萬不可濫殺無辜,得饒人處且饒人?!?p>  說到這里肅穆宣了一聲佛號道:“因果報應(yīng),世人皆不能察,致令善無以為勸說,惡無以為懲戒,遂至競爭名利勢位,以致殺人盈野盈城而不止。今時若不以救國救民為急務(wù),任你智巧道德如何高超,皆屬虛設(shè)?!?p>  義端道:“謹遵師叔教誨。”眾人見義端伶俐,都心生喜歡。凈塵讓他退下,義端便退在凈塵身后垂手站著。

  耿京對辛棄疾說道:“想不到辛義士一介書生,也能以國家危難為己任,挺身而出,實在是令耿某欽佩啊。”

  辛棄疾道:“我不過是一名歸正人,但大宋江山社稷在存亡之際,凡是大宋男兒均應(yīng)齊心協(xié)力,保家衛(wèi)國,我自然也不能例外。只盼此戰(zhàn)能將金兵擊潰,到時宋軍旌麾北指,完顏束手,我大宋北國必定能夠恢復(fù)?!?p>  “先祖曾在金國多年為官,他多次告誡于我,讓我要多加留意金國地理形勢,我已經(jīng)把我所知道的繪制成圖文,暗藏在我所著的《九議》之中,將軍將此書浸于水中,圖文立現(xiàn)。此次我等前來,除了有三千余人馬交由耿將軍指揮外,便是要將這本書冊呈獻給將軍,希望能有所用途?!?p>  耿京在山東起義與金兵周旋,對山東地形較為熟悉,至于其他路府則所知甚少,這次辛棄疾帶來圖書,不啻雪中送炭,又覺得辛棄疾意在恢復(fù)中原,志向遠大,絕不可小視。

  耿京轉(zhuǎn)念想到,吳璘奉皇命授自己為節(jié)度使,印信尚無人管理,辛棄疾文才無雙,辛家祖孫又是忠良之人,交由他保管應(yīng)該十分妥當(dāng),便對辛棄疾道:“辛壯士不必妄自菲薄。我想讓你做個掌書記之職,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

  辛棄疾微微一頓,未料到耿京讓自己做了個文書。辛棄疾并非是想撈個官職,只是覺得不能在戰(zhàn)場對敵廝殺,非常憾事,但又知管理印信職責(zé)不小,耿將軍對自己信賴有加,自己該當(dāng)以大局為重,不必計較個人位置,想到此處,辛棄疾欣然應(yīng)允,道:“遵命?!?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