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興漢使命

第86章 劉備真坑

興漢使命 開先洞人 3470 2019-03-28 11:54:54

  也怪那皇甫嵩的使者許攸字子遠沉不住氣,聽了北中郎將盧植的一番話之后,又見他用一個義勇校尉的名義就把劉備三兄弟給打發(fā)了。

  要是劉備三兄弟夠聰明,哭求一番,索個討逆校尉的正規(guī)編制。北中郎將府的盧植也會欣然應允。

  然而劉備得了校尉頭銜,便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許攸這才看劉備的眼神很是奇怪。

  劉備帶著隊伍出發(fā)以后,總算是離開了牢籠。

  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活躍起來了。

  劉備見許攸有幾分本事,就找許攸哭訴,還想邀請他加入自己的隊伍,一起共創(chuàng)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好名揚天下青史留名。

  許攸心想,一個臨時工而已,還真把自己當成了一方諸侯了。不屑之情溢于言表。

  張飛心細,一見許攸的表情就知道其中另有隱情。

  張飛大怒,想著自己兄弟三人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抓住許攸就是一頓胖揍,還威脅說附近有山賊出沒,他要是不說實話就弄死他。

  許攸知道張飛粗魯,還真不敢賭,畢竟三兄弟分別執(zhí)掌前中后三軍。他怕自己撐不到劉備的救援,只得如實交代了北中郎將盧植的話。

  張飛心想,若是把這話告訴大哥和二哥,他們肯定會不甘受辱掛印離開,建功立業(yè)的夢只怕會就此破滅了。不如先瞞著他們,以后再作計較。

  于是就撕毀了盧植的親筆信,并且警告許攸不得向任何人包括左中郎將皇甫嵩透露半個字,否則后果自負!

  也是合著該那左中郎將皇甫嵩有那么一敗。

  這許攸可不是什么忠臣烈士,被張飛這么一嚇,居然真的什么都沒有說。

  左中郎將皇甫嵩在中軍大帳隆重的接待了劉備三兄弟。

  關羽和張飛都是超級武將,劉備雖然有些差強人意,但是也氣度不凡。

  皇甫嵩看在眼里,樂在心里。至少自己左中郎將府中的校尉和司馬,沒有一個人能夠趕得上他們?nèi)齻€。

  皇甫嵩沒有想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愛屋及烏的皇甫嵩,對北中郎將盧植感激涕零。

  在得到北中郎將府援軍的第三天,左中郎將部整軍出戰(zhàn)波才。

  劉備三兄弟成了先鋒,都躊躇滿志的想要來個開門紅。

  大軍才一接戰(zhàn),漢室討逆大軍就勢如破竹。

  波才見勢不妙,忙緊急施展妖法。

  劉備在廣宗城下被張寧的妖法所傷,心有余悸。

  一見到波才施展妖法,撥馬轉(zhuǎn)身就逃。

  關羽見劉備逃走,生怕他會有什么閃失,忙追了上去。

  張飛殺得性起,突然聽到關羽一聲長嘯,也打馬追了上去。

  劉備的范陽軍本部八百人,早有逃命的經(jīng)驗,忙放棄了敵人,追隨劉備三兄弟跑了。

  北中郎將府的一千二百精銳,卻是不進不退,愣在了當場。

  將是兵的膽,劉備三兄弟這么一逃,整個左中郎將府的部隊都亂了套。

  波才趁勢掩殺,皇甫嵩敗退長社城中。

  皇甫嵩很憤怒,當即就要斬殺劉備三兄弟祭旗,并且遷怒于北中郎將盧植。

  許攸見禍闖大了,忙把盧植的話原原本本的講了出來。

  皇甫嵩大哭,不是盧植誤我,而是匹夫知情不報。

  皇甫嵩重責許攸三十大板之后,又命人找來劉備三兄弟,直接了當?shù)母嬖V他們:義勇校尉只是臨時工,如今出了問題,臨時工的編制是沒有了。

  劉備苦苦哀求,皇甫嵩才同意讓劉備三兄弟帶著本部八百人離開長社城,隨便討伐黃巾軍立功。至于論功行賞什么的,在左中郎將府是行不通了。

  好在皇甫嵩還算仁義,給劉備三兄弟補足了軍資,算是雙方協(xié)議分手。

  劉正看到這里,滿是遺憾的對郭嘉說:“奉孝,這劉備三兄弟坑上司的毛病真是越來越厲害了。如今居然成了一塊燙手的山芋?!?p>  郭嘉也覺得奇怪,人家都說:吃一次虧,長一點記性。這劉備三兄弟吃虧不少,怎么就一點長進都沒有呢?

  興漢軍攻克了襄城之后,繼續(xù)朝著穎陽前進。

  負責駐防穎陽的,是何儀和他的部眾。

  何儀是何曼的弟弟,當他得知何曼戰(zhàn)死襄城之后,發(fā)誓要與興漢軍血戰(zhàn)到底。

  興漢軍才抵達穎陽城外,何儀就率領八千黃巾軍主力出城強勢接戰(zhàn)。

  劉正命陳到率部迎敵。

  何儀手使一支點鋼槍,胯下烏鬃馬。

  兩人都是使槍的行家,陳到的槍法得名師指點,套路鮮明又靈活機動。

  何儀的槍法是在同漢室討逆大軍的戰(zhàn)斗之中琢磨出來的野路子,沒有什么章法,就是那么胡挑亂刺。

  這亂拳打死老師傅,何儀雖然傷不了陳到,但是也成功的自保有余。

  兩人在穎陽城外的空地上激斗了起來。

  陣前斗將這么古老的戰(zhàn)法,看得雙方將士都是熱血沸騰。

  郭嘉似乎也被兩軍將士的吶喊聲給感染了,居然親自執(zhí)槌,擂響了戰(zhàn)鼓。

  一通鼓罷,陳到與何儀走馬揮槍,斗了個旗鼓相當。

  兩通鼓罷,何儀氣力不足,胯下戰(zhàn)馬難以為繼。

  三通鼓罷,何儀馬失前蹄,陳到揮槍挑起何儀,揚尸怒吼道:“何儀已死,降者不殺!”

  出城的黃巾軍見主將戰(zhàn)死,慌忙撤回穎陽。

  劉正見黃巾軍大亂,于是就揮動著梨花槍暴喝一聲:“全軍出擊!”

  陳到立即躍馬提槍,率先殺了過去。

  黃巾軍在慌亂之中,根本就來不及關閉城門。甚至連把守城門的黃巾軍戰(zhàn)士,也被裹挾著逃走了。

  陳到帶著白毦兵隨后掩殺,替身后的主力大軍進城掃清了障礙。

  穎陽的戰(zhàn)斗很快就結(jié)束了,失去了領兵大將的黃巾軍,也就失去了統(tǒng)一的指揮。

  各自為戰(zhàn)的黃巾軍,根本就是一盤散沙,再也組織不起什么像樣的抵抗來。

  劉正也帶著一隊人馬拿下了穎陽黃巾軍的營地,繳獲了不少軍備物資。

  在進行戰(zhàn)后總結(jié)的時候,徐盛發(fā)言說:“校尉大人,怎么這黃巾軍正規(guī)化以后,戰(zhàn)斗力不升反降!”

  劉正說:“文向先不要著急,一會兒等大家發(fā)言完畢,再統(tǒng)一給大家解釋?!?p>  接著陳到和魏延也做了發(fā)言,輪到周泰的時候,他只問了一句:“校尉大人,我怎么覺得黃巾軍上下不齊心呢?”

  劉正想了想,覺得還是把發(fā)言的機會留給郭嘉,于是就說:“奉孝,你來向大家解說吧!”

  郭嘉站起了身,大聲的回答說:“是!”

  眾所周知:黃巾軍最初的成員是一群吃不上飯的農(nóng)民,想要填飽肚子就得靠搶。

  人人都得爭先,要是落后于人,就只能餓肚子了。

  所以人人拼命,大家都不想挨餓。

  然而隨著戰(zhàn)爭的進程,黃巾軍各部占了一些地盤之后,就得分出守城部隊和進攻部隊來。

  這樣一分工,守城的人不出戰(zhàn),軍備物資就得靠攻城搶掠的隊伍來提供。

  戰(zhàn)爭形勢的轉(zhuǎn)變,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這就迫使黃巾軍必須要走上正規(guī)化的道路。

  然而黃巾軍將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

  軍隊是正規(guī)化了,可是人心還停留在各自為戰(zhàn)階段。

  這基層將領的文化程度跟不上,直接把黃巾軍的長處給葬送了。

  如今兩軍對峙,漢室討逆大軍處于戰(zhàn)略上的絕對優(yōu)勢。一直都在主動進攻,壓縮黃巾軍的生存空間。

  黃巾軍久守不利,控制區(qū)域內(nèi)的豪強世家搶了一遍又一遍,已經(jīng)到了搶無可搶的地步。

  進入漢室大軍控制區(qū)域內(nèi)搶掠,由于漢軍的存在,風險大且不說。

  由于堅壁清野,搶到的東西極其有限。

  負責搶掠的隊伍自己都吃不飽,怎么可能有多余的物資供給守城部隊。

  黃巾軍不事生產(chǎn),控制區(qū)域內(nèi)又搶成了一片白地。沒有后勤來源的他們,很是懷念當初那種一擁而上的感覺。

  如今搶食艱難,還得把有限的物資上繳一部分。

  這樣一來,守城的人得不到足夠的糧食,對上面的決定很不滿意。

  出擊搶掠的人那意見可就更大了,辛辛苦苦冒著生命危險搶來的有限吃食,還得給守城的老爺們分上一口。這不還是回到了當初種地交租的日子了嗎?

  普通的黃巾軍戰(zhàn)士想不通,領兵的大小將領就更難統(tǒng)一思想了。

  要知道黃巾軍是按照村鄉(xiāng)縣的地域來編制的。

  各村鄉(xiāng)縣之間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矛盾存在。

  如今讓大家摒棄前嫌,拿自己手足親人的命去替仇人換取吃食,而且還沒有解釋。

  這樣的情景一出,誰能顧全大局。

  大家都想不通的話,索性就陽奉陰違,導致了內(nèi)部矛盾越來越尖銳。

  黃巾軍正規(guī)化之后,必然會導致分工的不同。

  然而沒有后勤保障的分工,就會直接導致內(nèi)部分裂。

  以前都是無后方作戰(zhàn),搶到哪里算哪里呀?

  如今守著一片白地當成了命根子,留著沒用,丟了又會沒命。

  黃巾軍是進無路,退又無門。一旦放棄了城池,就會成為喪家之犬。

  以他們的物資儲備,離開城池就是自尋死路。

  興漢軍在南陽作戰(zhàn)兩個月,優(yōu)待俘虜?shù)拿烂缇蛡鞅榱颂煜隆?p>  穎陽黃巾軍聽說興漢軍到了,雖然不至于立即獻城投降,但是士氣不高卻是豪無疑問的。

  劉正聽到這里,揮手示意郭嘉停止講述,總結(jié)性的說:“各位都是平賊校尉部的首腦人物,聽了黃巾軍的發(fā)展變化之后,有什么感想嗎?”

  徐盛是軍校生,說話的時候帶著濃濃的書生氣。

  他認為思想教育很關鍵,要是思想出了問題,其他的問題就會前仆后繼的涌出來。

  只要解決了思想問題,別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魏延是農(nóng)民出身,他直言不諱的指出,戰(zhàn)爭勝負的關鍵在于后勤,只要糧食充足,軍隊的忠心就會一直存在。

  陳到是武將世家出身,他直接告訴劉正,鐵的紀律才是最根本的保障。

  糧食保障和思想教育,只能在短時間內(nèi)維持斗志。

  想要長期保持高昂的斗志,只能三管齊下,其中紀律更是關鍵。

  人的欲望都是無窮的,實現(xiàn)了一個小目標,就會給自己定一個大目標。

  就像黃巾軍,填飽肚子之后,就會又想著錦衣玉食。

  要是沒有紀律約束,就會把原來有限的凝聚力給消磨殆盡。

  劉正見三人各有見解,于是就當眾賜三人紀效新綱。

  這是興漢軍安身立命的本錢,也是劉正給予麾下文臣武將的厚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