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丹陽之后,郭嘉的苦日子又來了。
劉正變著花樣給郭嘉加練,以耗盡最后一絲力氣為基本目標(biāo)。
一路之上,郭嘉不停的喊著:“郭嘉苦,郭嘉累,郭嘉長跑活受罪!”
劉正不為所動,堅持讓郭嘉每天都要完成特定的訓(xùn)練項目。
幾天之后,劉正帶著郭嘉住進(jìn)了泰山腳下的客棧里。
第二天早上,郭嘉照例在雙腿之上綁好沙袋。
劉正說:“今天不用訓(xùn)練了,帶你爬山去?!?p> 郭嘉問:“團(tuán)長,咱們也算是時間緊,任務(wù)重,怎么還有心情游山玩水?”
劉正說:“孔圣人曾經(jīng)說過: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想要開拓進(jìn)取,就必須要登上泰山之巔。”
郭嘉聽了劉正的話,表示壓力很大,帶著沙袋登山,可比訓(xùn)練艱難多了。
泰山是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更是世人眼中離蒼天最近的地方。
黃帝登山獲得了民望,華夏文明從此生根發(fā)芽,成為了主流。
舜帝巡狩,更是把封禪泰山作為正統(tǒng)傳承的象征。
秦始皇雄才大略,結(jié)束六國紛亂,華夏重歸一統(tǒng),也沒有忘記在泰山之巔留下封禪石碑,向天下人宣示統(tǒng)治的合法性。
漢武帝封狼居胥,站在泰山頂上向世人闡明豐功偉績。
光武中興,更是借此與先輩們比肩。
然而章帝和安帝,既沒有開疆拓土的不世之功,也沒有教化百姓的曠世之舉,卻試圖附驥前人,反倒貽笑大方。
邁步登上泰山的劉正,此刻感覺到了一股無形的壓力凝聚在心頭。
劉正想起了一個傳說:泰山,非命世之才不可入。
郭嘉跟在劉正的身后,亦步亦趨,汗水濕透了衣衫,落入山路兩旁,與泥土混合在了一起。
兩個時辰之后,兩人到了泰山之頂,乘興游訪龍泉,并取水一瓢飲,略解口渴之后,繼續(xù)游走,遍賞所有的奇觀。
更是登上玉皇頂,覽閱封禪碑文,對先輩們的敬仰之情,與那晚霞夕照互相映襯。
正在這個時候,一位道士打扮的少年找到了劉正二人,并且對劉正說:“公子,家?guī)熡姓?!?p> 劉正不敢怠慢,忙尾隨小道士朝著一片建筑走去,只見最前方是一塊八卦狀的巨石,中間刻上一個道字,那上面氣蘊流轉(zhuǎn),很是不凡。
八卦石前有一個玉石蒲團(tuán),上面盤腿坐著一位青絲老人。
左手捏著印訣,右手拿著拂塵,口中念念有詞,自稱是那太平清道領(lǐng)的要訣。
劉正慕道之心已久,忙上前施禮說:“涿縣劉正,見過道長!”
那道士睜開了眼睛,放出兩道精光,手中拂塵一揚,宣號說:“無量天尊,老夫左慈!”
劉正問:“道長相召,不知所為何事?”
左慈起身,左手指向蒼天,問劉正:“涿縣劉佑興,爾可知天命?”
劉正茫然,只得如實回答:“劉正不知!”
左慈揮動拂塵,于道觀前一眾封禪碑側(cè)立新碑一塊,左手食指對準(zhǔn)蒼天,引天雷一道,在新碑上面刻下了“興漢”兩個大字,隨后笑看著劉正,久不言語。
左慈見劉正無動于衷,當(dāng)即一聲暴喝:“劉佑興,天命既定,還不快快落款,承接華夏氣運!”
劉正不敢怠慢,揮動梨花槍,迎著夕陽,刻下了“使命”兩個字。并且在右側(cè)題:涿縣劉正。更在石碑上留下了:光和六年正月。
就在月字最后一筆完成的瞬間,劉正感覺到,自己的身上多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從與左慈的交談之中,劉正才得知,道觀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守護(hù)封禪石碑,替華夏掌管天下氣運。
烏角先生左慈左元放,便是這一代的守碑人。
夜宿道觀,遍賞星宿,與郭嘉對飲,與左慈師徒談天說地,一夜未睡,靜靜的等待著日出那一刻的來臨。
好在天公作美,云霞兆瑞,紫氣東來,令道觀上下熠熠生輝。
劉正手持梨花槍,站在“興漢使命”石碑前,任憑初陽的紅暈籠罩在渾身上下。
被異象驚醒的左慈放聲大哭:“天意如此,奈何!奈何!”
郭嘉更是伏身地上,大聲呼喊:“主公威武!”
劉正轉(zhuǎn)身,威風(fēng)無限,單手平托,聲若驚雷,只說出了兩個字:“平身!”
郭嘉得了諭旨,這才渾身輕松,侍立在劉正身側(cè),定了主臣秩序。
至此,郭嘉郭奉孝得了從龍第一功。
左慈方外之人,并沒有計較其中的名份。
天亮之后,劉正遍尋左慈師徒而不得,原來他二人早已悄悄的離開了道觀,從此杳無音信。
八卦石下留有一偈:
興漢承使命,必將起刀兵;
橫尸百萬日,切莫忘蒼生。
劉正心有所感,用絲帛抄錄偈語,貼身收藏,日日垂閱,以作警醒。
泰山之巔諸事已畢,劉正便帶著郭嘉下了泰山,直奔泰山郡治而去。
此時的泰山郡丞,便是諸葛亮的父親,巨儒諸葛珪。
諸葛珪先得長子諸葛瑾,光和四年,次子諸葛亮降生,如今這諸葛亮一歲多了,性自聰慧,圣人經(jīng)傳,聽父親讀過一遍之后,便能呀呀學(xué)語,陸續(xù)背頌,是遠(yuǎn)近聞名的神童,只可惜年歲太小,無法拜師。
諸葛珪對諸葛亮期望很高,便把他帶在身邊耳提面命。
這一日,諸葛珪正在家中教諸葛亮修習(xí)經(jīng)文,忽聞家人來報:“大人,有客到!”
諸葛珪抱著諸葛亮來到了會客廳中,剛要問話,卻沒有想到,一向安靜的次子,居然破天荒的嚎啕大哭,怎么哄都無濟(jì)于事。
諸葛珪略通望氣之術(shù),有識人之能,觀劉正氣象,便知道他與諸葛亮天生犯沖。
諸葛珪見諸葛亮哭個不停,只得命家人抱走,卻對劉正這兩位不速之客心生怨憤。
諸葛珪請劉正二人坐下,又命家人奉茶,然后才互道名姓。
諸葛珪恨劉正嚇哭幼子,心中有氣,故意刁難他說:“佑興從名師,習(xí)文武,因何游手好閑,不務(wù)正業(yè)?”
劉正反駁說:“磨刀不誤砍柴工,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諸葛珪又談起了天下大勢,向劉正請教解決的辦法。
劉正認(rèn)為,腹中已爛,唯獨四肢健全,縱是神醫(yī)妙手,也是無能為力。
諸葛珪崇尚漢制,便問劉正:“如何才能興復(fù)漢制?”
劉正回答說:“已經(jīng)沒有良策了,只有另起爐灶,再創(chuàng)新天?!?p> 諸葛珪又問:“興漢又待如何,天下世家又該何去何從?”
劉正說:“能教化則教化,屢教不改的,就殺掉吧!”
諸葛珪大怒,問:“這天下世家,有如漢室這棵大樹上的樹枝,若是盡斬枝丫,大樹如何能夠繼續(xù)存活下去?”
劉正回答說:“枝葉過于繁茂,而主干日漸消瘦,大廈將傾,這是禍亂的根源?!?p> 諸葛珪嘆了口氣,接連數(shù)問。劉正均以自己的見識作答。
諸葛珪淚流滿面,對劉正說:“你也是世家之一,為什么卻容不下天下世家?”
劉正大聲回答說:“我愿意華夏人人以天下大義為先,而不是光宗耀祖為要?!?p> 諸葛珪久勸無果,便對劉正說:“天下思想,百家爭鳴!道不同,不相為謀!我諸葛家的人,必定會抗?fàn)幍降祝 ?p> 劉正說:“拭目以待,若是諸葛家與我為敵,大家各憑本事,天下大勢由我來定奪,若是誰人不服氣,盡管來戰(zhàn)!”
這是劉正第一次向世家下戰(zhàn)書,世家的野蠻生長,已經(jīng)危及到天下人的命運了。
諸葛珪端茶送客,劉正拂袖而去。
說來也奇怪,當(dāng)劉正踏出諸葛家的那一刻,一直哭個不停的諸葛亮,居然停止了哭泣,反而破涕為笑。
諸葛珪見識了諸葛亮的神奇表現(xiàn),更是認(rèn)定了與劉正為敵的想法,為了表彰諸葛亮,諸葛珪乘興為諸葛亮賜字孔明。
離開了諸葛府之后,一直悶悶不樂的郭嘉問:“團(tuán)長,我觀那諸葛君貢,名不符實,為什么能得到你的看重?”
劉正回答說:“我一直以為郭奉孝奸似鬼,沒有想到也有看走眼的時候?!?p> 郭嘉問:“莫非團(tuán)長看中的,另有其人?”
劉正回答說:“就是那個哭聲嘹亮的嬰孩?!?p> 郭嘉問:“那小孩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嗎?”
劉正說:“他能從我身上感應(yīng)到諸葛家族未來的命運,這才傷心哭泣?!?p> 郭嘉對劉正的識人之能深信不疑,卻是不相信諸葛亮值得一提。
劉正心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如今郭嘉氣勢正盛,臥龍在這個時候見識郭嘉,怎么敢朝夕相處。
于是就痛哭一場,絕了諸葛珪北上的心思。
替郭嘉答疑完畢之后,劉正就開始了與興漢小精靈的日常對話。
劉正問:“小姐姐,怎么那諸葛亮見了我就哭,也太不給面子了?”
興漢小精靈回答說:“宿主以消滅世家,扼殺漢人衰敗的根源作為神圣使命;諸葛亮則以保全世家,恢復(fù)前漢舊制為己任。你們可是天生的冤家對頭。如今那諸葛亮沒有長成,見了你肯定是斗不過的,臥龍神童,當(dāng)然會拿出最有利的武器來對付你。”
劉正笑了笑,問:“這算什么交手?”
興漢小精靈說:“諸葛亮這一哭,你可就無功而返,還收獲了一群看得見,或者是看不見的敵人。”
劉正問:“小姐姐,你這次出來,有什么要跟我說的嗎?”
興漢小精靈說:“宿主惹哭了諸葛亮,開啟劇情:道不同不相為謀。系統(tǒng)發(fā)布任務(wù):收服諸葛亮,任務(wù)有效期為臥龍歸心截止?!?p> 劉正突然開玩笑似的問:“小姐姐,我覺得這任務(wù)的難度,可比娶你還要困難無數(shù)倍?”
興漢小精靈回答說:“宿主須知:任務(wù)的難度和獎勵,是成正比的。難度越大,好處越多?!?p> 劉正見諸葛亮現(xiàn)在見了他就哭,只得暫時放棄了收服諸葛亮的想法。
泰山郡治一行,收獲了一臉失望。
前面的路,越來越困難了,劉正終于打起了精神,斗志昂揚的離開了泰山郡,走向了膠東大地。
開先洞人
謝謝風(fēng)過無墨的100起點幣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