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南明悲歌漢服的最后二十年

第四十五章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3)

南明悲歌漢服的最后二十年 郁如煙 1224 2019-07-29 10:10:00

  永歷七年五月,鄭成功偵知清軍火藥錢糧不繼,于是誘敵決戰(zhàn),趁清軍大舉渡河之際,以火攻大破金礪,取得海澄戰(zhàn)役的勝利,海澄得保安全。海澄戰(zhàn)役以后,金礪被清廷召回京師,雙方再度處于相持局面。

  永歷七年五月,清軍兩度大敗后,順治帝敕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成功不接受。十一月,順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諾給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將,鄭成功仍不接受。

  永歷八年,定西侯張名振見清軍已將軍力集中于福建,則江、浙等地防務勢必空虛;于是乃向鄭成功請師,率領百艘戰(zhàn)艦北上,圖取江南地區(qū)。張名振的北伐之師沿長江進攻,直達金山寺,威脅南京城;但因后援接濟不及,只得回師。二月,清廷再遣使與鄭成功,承諾給予興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鄭成功再拒絕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議;鄭成功謂“我一日未受詔,父一日在朝榮耀”,又一次拒絕清朝提出的條件,堅持抗清。

  永歷八年,南明西寧王李定國與鄭成功聯(lián)系,希望從東、西合力進攻廣東,則明朝勢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長江北伐,攻贛、皖、蘇各省,則復興大業(yè)有望矣。鄭成功派林察、周瑞督軍西進,卻因故延誤了與李定國的約期;致使李定國孤軍奮戰(zhàn),雖克復肇慶,卻于廣州城外大敗而回。李定國本來對與鄭成功會師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鄭連姻來鞏固盟誼;但卻因鄭成功屢愆軍期而誤了大事,李定國對此相當失望。

  永歷十二年,鄭成功統(tǒng)率水陸軍十七萬與浙東張煌言會師,大舉北伐。大軍進入長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颶風,損失非常慘重,只得暫且退回廈門。

  永歷十三年,鄭成功再次率領大軍北伐,會同張煌言部隊順利進入長江,勢如破竹,接連攻克鎮(zhèn)江、瓜洲,接連取得定海關戰(zhàn)役、瓜州戰(zhàn)役、鎮(zhèn)江戰(zhàn)役的勝利,包圍南京,開始了江寧白土山之役。張煌言部亦收復蕪湖一帶十數(shù)府縣,一時江南震動。后因鄭成功中清軍緩兵之計,意外遭到清軍突襲,致使鄭軍大敗,損兵折將,包括甘輝、萬禮、林勝、陳魁、張英等大將皆死于是役。鄭成功兵敗后,試圖攻取崇明縣,做為再次進攻長江的陣地,卻久攻不克,只好全軍退回廈門。

  南京之戰(zhàn)可說是鄭成功生涯當中最輝煌及最重要的一役,鄭成功甚至為此寫下了氣吞山河的豪言:“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試看天塹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比欢艘蹍s是先盛后衰,以大敗收場,使鄭成功的反清大業(yè)受到致命挫折。因此南京之戰(zhàn)后,鄭成功開始思考自己今后的去路。

  “國姓爺,那個……張玉喬求見?!薄皬堄駟蹋颗?,讓她進來罷?!睆堄駟虒︵嵆晒π羞^禮后便道:“妾身今日前來,是想冒大不韙,向國姓爺進言?!薄芭??你有何要說?”

  張玉喬娓娓道來:“自永歷元年,國姓爺在小金門起兵抗清后,多年來轉戰(zhàn)浙、閩、粵等行省東南沿海,曾多次幫助大明宗室與曾渡海定居臺灣及東南亞各地。此外,您還讓商人們領取鄭府令牌和‘國姓爺’旗號,以幫助保護他們在海外經(jīng)商時的安全。然而如今,您統(tǒng)領數(shù)萬人的大軍抗清,卻始終沒能取得大面積土地的長期控制權,這便使得我軍糧餉無以為繼。若要籌備糧餉,只能通過海外貿易籌備糧餉??蛇@又實非長久之計?!?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