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在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不管是在哪兒,地點有多遠,在這一天,都會趕回來,和自己的家人吃個團圓飯。
小的時候,過年總是我們的期待,因為那天,大人總是會給幾塊錢的壓歲錢,叫上幾個朋友一起去街上,買上幾串鞭炮,埋在土里點燃引線,碰的一聲,那叫一個刺激。
那時候的年,過得才真正的叫年。玩得很開心,吃的很盡興。自從長大了之后,就再也沒有那種感覺了。
年味很淡,童年的玩伴外出的外出,忙的忙,哪還有小時候過年的感覺。有些時候在想,要是時光能夠倒流,那該多好啊,然而事實是那是不可能的。
在那條充滿泥漿小路上,七八個人,每個人手里都拿著年貨,每個人臉上都帶滿了笑容。
今天是二十九,過年的前一天,去街上叫“回場”,是去準備年貨的重要一天,也是最后一天。
長輩們早就前面去了,就剩下我們這些孩子,一路上游山玩水。說孩子實際上說不過去的,因為已經(jīng)12歲了,但是過年嘛,當一回孩子又怎么樣呢?
“小峰,走快點,在后面干啥呢,一會回去還得去準備明天點燈的東西呢呢”石剛扯著個大嗓子。
點燈,是我們這的習(xí)俗,過年對去世老人們的尊敬。三十、初一、初二、十三、十四、十五這幾天都必須要到墳前去拜祭。
每年的這些事,當然就落在我們的頭上了,但是卻是很高興的,有時候家里的大人會給一兩串鞭炮,拿去放,具體這個有什么意義我們是不清楚的,但對于那時候的我們來說,這是非常高興的一件事。手里拿著它,感覺都要自豪一些,覺得自己比其他的小伙伴要“高大上”一點。
“明天見了,今天回去得幫幫家里面干些活”。
“嗯嗯,我也是,明天一起去山頂上吧”
王磊與石剛兩個人道,“好的,明天見,今天都應(yīng)該挺忙的,好多事要做”我揮揮手,回他們道。
回到家中,先是把買來的蠟融化,然后抬來事先準備好的臘臺和竹簽,一遍又一遍在融化的蠟里面過,直到融化了的蠟又一層層地敷到竹簽上,直徑有八公分就差不多了,將蠟臺放在一邊,冷卻之后就可以收蠟燭了。
蠟臺是用竹子編成一個圓,中間套些泥土,夯實,就做成了臘臺。蠟心是用專門的竹子加上皮紙制作而成。
整個過程花了三個多小時,做了將近五百支蠟燭。這些蠟燭今年肯定是用不完的。
忙完這個,就得開始準備明天晚上的年夜飯了。雖然提前了一天,但是菜肯定是不多的,一般來說,就是一個魚,豬腳,排骨,花生等,大概八九個菜的樣子。
最主要的是,過年是可以吃大米飯,肉還管飽,要是過完了十五,平時想吃頓肉,吃頓米飯,須得等到家里有客人來了,才會有機會。這兩年的年味沒那時候重了,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國家富裕了,政策好了,生活質(zhì)量也提高了,和小時候比起來,現(xiàn)在算是天天過年了。
三十的那天,年夜飯前,大伙就開始約了。提上一個裝飼料的口袋,里面放滿了蠟燭、香、錢紙,帥氣地拿上一個打火機,有些小伙伴還有幾串鞭炮,走路的姿勢都是趾高氣昂的,驕傲得不得了。
“小峰,等你好半天了,終于來了,走”。
“走吧,有事耽擱了會”。
“明天去街上玩去,你們兩個,去不去”。
“去啊,也么可能不去,去看看有什么買的,買點東西”。
“好的好的”。
說話間,我們就已經(jīng)到了山頂上了,大概話費了四十多分鐘吧!
從山頂上往遠處看去,真的有一種“群覽眾山小”的感覺,前方山脈綿延,與天相接,波瀾壯闊,好不壯觀。
一陣風(fēng)吹過,就像是在六月間突然跳到了正月間,是夏與秋的交換,是熱與冷交替,就一個字可以形容,“爽”,真的很爽,相信這種感覺,好多人都是體驗過的。
點完燈,走下坡路的話,速度就快得多了,上去四十分鐘,下來卻只花一半時間就夠了。
回到家,就是吃年夜飯的時候,看著滿桌子的菜,爸媽還沒說可以吃呢,我們就開始動筷子了。
一塊塊的肉往嘴里面送去,還沒咽下,第二塊就送去口中了。
“慢點吃,慢點吃,今天管夠”這個時候,總會傳來媽媽溫柔的聲音。
約一個小時吧,年夜飯時間,一個小時是有多了的。吃完年夜飯之后,重頭戲就上場了,每年的這個時間,不管多少,總是會給點錢的,我家是四姊妹,小學(xué)的時候,平均十塊吧。
“媽媽從包里面拿出一些錢,看起來全是零的,可能就是為了給我們發(fā)壓歲錢吧”。
兩個妹妹一個得了十二塊,到我的時候,“小峰今年大了,給你二十塊,和你姐姐一樣”媽媽說道。
我頓時笑開了花,都在想著明天怎么用了。
之后大家就一起坐在爐火邊,今天晚上,都是要十二點以后才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