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考場,正是日頭西落,霞光萬丈,美不勝收。
考場之外等了許多人,連趙宗實都來了,甚至趙大姐與吳承渥也來了。
甘奇拱手見過,說了一些輕松的話語,趙宗實還備下了酒宴,等著甘奇考完痛飲一番。
甘奇的學生也出來了不少,也上前與甘奇見禮。
程頤自然也就出來了,他考得很好,帖經(jīng)墨義,無一不會,每一道題都答得很好,策論之題,程頤也答得相當順利,也有洋洋灑灑萬言之書,深...
![](https://ccstatic-1252317822.file.myqcloud.com/portraitimg/2023-12-07/5350db2b383746f44f2b3412063cf3a71k0Mfn3TMOGb7qX.jpg)
祝家大郎
別噴了,三章寫完會考,節(jié)奏不慢了。甘奇要當官了,自然要鋪墊一下,甘奇的認知,甘奇的想法,也要有一個說明,未來甘奇做什么事情,也有一個依據(jù)解釋。之后的劇情,也有一個連接。寫考試,還能怎么寫?難道一筆帶過?今日甘奇參加虧考,考過了,所以皇帝給他安排了官職? 老祝是想寫出一點不一樣,大宋好屠夫,主要寫打仗。詩與刀,中后期寫權力爭奪之類。這一本,總要有些區(qū)別,改革是重點,怎么讓國家變強就是改革的本質(zhì),中期大多數(shù)的沖突都要圍繞著改革來寫,其次是戰(zhàn)爭,乃至戰(zhàn)爭之外的對敵手段。寫改革,自然就得闡述一些深層次理論上的東西,老祝寫這些是很累的,花費了無數(shù)的心思。也想寫得深刻一點,免得到時候爭議不斷,因為改革,本身就是爭議的東西,還因為,就算我們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對于各種政策,也從來沒有過完美。 劇情到了這一步,不作解釋,不作說明,不寫理論基礎,到時候就成了空中樓閣。當然,故事才是小說的根本,劇情快慢的速度,總有個變化,不可能一直保持一種極快的推進速度,也可能是老祝的能力有限,亦或者是歷史小說的局限性。 多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