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承德
皇帝在瑞景軒用過午膳,便回了澹寧居同諸位大學士商議東巡路線,索額圖道:“皇上此次平定噶爾丹之亂,東路軍軍功卓著,其中薩布素大人更是辛勞,奴才以為不若取道承德,由承德北上蒙古,回程時經(jīng)吉林至盛京,如此一來,正可考察沿地軍隊?!?p> 皇帝忖度片刻,道:“也好,北上蒙古之時,正可往喀喇沁、敖漢之地,就依索愛卿之言,由你和其余幾位內(nèi)大臣來擬定行程?!?p> 這日晚間,靈璧才歇下,曼冬忽然走了進來,“主子,布貴人求見,奴才看布貴人氣喘吁吁,想必是有急事?!?p> 靈璧坐起身,阿葵取了紗裳衣與她披上,布貴人便急急忙忙地走了進來,“德妃娘娘,我有一事求您。”
靈璧莞爾,命人將布貴人攙起來,“姐姐這是怎么了?”
布貴人道:“皇上擬于七月東巡之事,娘娘可知道?”
靈璧回憶了片刻,午間仿佛是聽皇帝提過那么一嘴,“是有此事?!?p> 布貴人道:“我聽金公公說,皇上此次東巡會經(jīng)過喀喇沁部,我的敬瑗正是許嫁給了喀喇沁部的世子噶爾臧,難得去一趟,我想求娘娘向皇上進言,此次東巡能否帶上我?讓我們母女見一面?!闭f著說著,她想起六年多未見的女兒,低聲抽泣起來。
靈璧忙取了自己的帕子過來,與她拭淚,“姐姐放心,只要我能做到的,一定會為姐姐在皇上面前說話,當日敬瑗遠嫁,我未能使上力,心中很是愧疚,眼下有了這樣的機會能彌補姐姐,我一定盡力去辦?!?p> 布貴人自然千恩萬謝,感激不盡地同靈璧道了許久的謝,才回了住處。
次日,皇帝至瑞景軒用午膳,靈璧只略提了一句,皇帝便應(yīng)下:“這原是應(yīng)當?shù)?,兆佳氏是端靜的生母,既然要往喀喇沁部去,那她是必去的?!?p> 靈璧呷了一口雞湯,“布貴人去也罷了,奴才今年精神不濟,或許……”
皇帝瞥了她一眼,“難得出宮一趟,你就勿要推辭了,朕此次要往承德去小住幾日,聽聞那里有天然的溫泉,你身子不好,可以泡湯祛病?!?p> 靈璧聞言,也只得應(yīng)下。
七月二十九,鑾駕自京師啟辰,兩日后便至承德。
初秋尚且炎熱,青筠搖著團扇,陪伴著靈璧觀賞著承德行宮內(nèi)的景致,“承德與京城相去不遠,但比之京城倒是清涼了許多。”
靈璧跨上石階,道:“皇上這一次出巡只怕得十一月才能回京,我本是約了葉克書之妻入宮相見的,這一回又不成了。”
青筠看向她,“娘娘難道是看中了佟佳氏的子孫?”
靈璧頷首,“葉克書曾任鑾儀使,他的兒子舜安顏是佟國維的長孫,念在孝懿皇后曾撫養(yǎng)胤禛的情分上,或許能待我的堯璇更好些?!?p> 二人輕聲地交談著,繞過一叢黃刺玫,惠妃、宜妃一行人迎頭走了過來,自宜妃復(fù)位以來,二人少有這樣狹路相逢的時刻,青筠福了福身道:“見過惠妃娘娘、宜妃娘娘。”
宜妃微微抬了抬手,示意青筠起身,隨即看向靈璧:“德妃姐姐近日來足不出戶,又閉門謝客,妹妹竟不能探望。”
靈璧只輕輕勾起唇角,淡淡道:“本宮身子虛乏,不便見客,倒不是故意防備著宜妃。”
惠妃走上前來,緙絲團扇上點綴的金箔閃爍著細碎的華光,“聽聞皇上意欲為妹妹的九公主擇婿,不知妹妹定了哪戶人家?讓姐姐幫著相看相看?!?p> 靈璧道:“兒女姻緣本是天定,我如何能定下來?此事自然是要問過皇上和太后的?!闭f罷,她便轉(zhuǎn)向另一邊的石子墁小路去了。
惠妃看著靈璧的背影,道:“她倒是謹慎,一點風聲也不露?!?p> 榮妃別開目光,“就算你知道了她選的九額駙是何人,于你又有何益呢?”
惠妃掃了她一眼,曼聲道:“那自然是有用的。”
青筠送了靈璧回去,不無憂心道:“若是給惠妃、宜妃二人知道了娘娘的擇婿人選,這二人定會使壞招破壞堯璇的婚事的?!?p> 靈璧疲倦地倚在軟靠上,揉了揉額角,“我早已吩咐了人好生看著堯璇,一時倒是不怕的?!?p> 青筠見她的模樣,便扯了一條錦被來,而后點上安神香,腳步輕輕地退了出去。
初秋午后的日光透過竹屜子灑入室內(nèi),雖鋪著玉簟子,但還是生出一層薄漢,靈璧近年來體虛,稍有受熱便會如此,她半睜著眼睛,看著忍冬引著抬了冰缸的太監(jiān)進來,她轉(zhuǎn)過身去,伸手摸到了鑲嵌著黑玉的扇柄,在那涼潤潤的觸感里,萌生出一點睡意。
再醒來時,是有人拿了自己的一縷頭發(fā)把玩著,睡夢之中都感覺到癢,她皺了皺眉,向著軟枕內(nèi)側(cè)縮進去,柔聲道:“胤禎,別鬧了……”
耳邊似是傳來了一聲淺笑,靈璧這才轉(zhuǎn)過頭去看,皇帝含笑的眼睛映入眼簾,“胤禎?是老四還是十四常這樣鬧你?”
驟然被人驚醒,總覺頭暈,靈璧索性躺著,“自然是十四,老四小的時候并不在奴才身邊,自然不會渾鬧的?!?p> 皇帝命人取她的披風,“走,朕帶你去泡湯?!?p> 靈璧只得坐起身,略攏了攏微微散亂的發(fā),跟隨皇帝而去。
夜色之間的承德行宮顯得極為靜謐,各處皆點亮了宮燈,圍繞著山勢而建的行宮宛若一條暖黃色的帶子,皇帝策馬而行,靈璧被他擁在身前,不適道:“皇上為何不能給奴才一匹馬?何必非要二人同乘?”
皇帝道:“你不熟悉此地的路況,天又黑,若是摔了,豈不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