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策官提供的移動硬盤中,不僅有張地圖,還有個加密文檔,內部蘊含著一段特殊的信息,是從其他的某種設備上拷貝過來的,有原始的和解碼后的兩個版本。
原始版本的信息,是一串無法解讀的字符。
它是“父親”的遺物之一。
在地底人看來,這些字符可能是某種象形文字,又或者是某種專門設計的密碼,無法翻譯成已知的任何一種語言。
他們花了幾百年,堅持不懈的設法破譯這些字符,終于從中獲取了一個有意義的片段,可以用于關閉“父親”留下的防御系統(tǒng),從而安全的進入一個叫做“儲藏室”的特殊空間。他們相信,“儲藏室”里有很多寶貝,科技,造物,神秘的知識,等等。
僅此而已。
這個片段,就是他們的全部收獲。
在地底人歷經若干代人的時光,嘗試破譯的時候,人類聯(lián)盟中,亦有一些熱愛理解土著文明的探險家和考古學家,用比這快得多的速度完成了這項工作。
就在前幾年,一篇刊登在業(yè)內期刊上的文章,已經完全披露這套字符的所有含義。
那篇文章中提到,他們是在一艘被大質量星體引力捕獲,無法完成逃逸,又不足以墜向星體的土著文明飛船上,找到這套字符的。同時被發(fā)現(xiàn)的,還有整整數(shù)千具殘缺不全的土著生物尸體,和一場小規(guī)模戰(zhàn)爭留下的痕跡。
相關學者根據(jù)種種證據(jù)推測,這艘土著飛船是移民船,其在前往某個目的地的路上,意外“卷入漩渦”,既沒有當場毀滅,也沒能從中脫離,持續(xù)圍繞那顆大質量星體,以橢圓形軌道,環(huán)繞了百年之久。
因為各種物資的匱乏,和無法逃生的絕望,移民船上的土著生物開始內戰(zhàn),并最終全部因此而死。
不過,那些土著文明的機械設備,則完好的保存了下來。
這套字符就是由此提取出來的。
它是某種軍用的密碼,相當繁復,采用了獨立于任何一種語言外的新邏輯,介于字母文字和象形文字之間,看起來像是一幅幅微縮畫,還存在著各種變種和特殊用法,破譯難度相當大。
以生物的腦子,是很難看懂這些內容的,也難怪地底人那邊的進展無比艱難。
既然是已經公開披露在星網上的內容,多寶就能在幾秒鐘之內,把那個長長的原始版本,全部翻譯成杜澤能理解的樣子。
那是一份日志。
名為“避難所號”的飛船,從建造完成,到第一次起航,再到最終墜毀的全程記錄。
不出意外的是,杜澤發(fā)現(xiàn),“避難所號”,正是從阿蕾莎的老家,那顆偏僻的蠻荒異星來的。上面一開始有20754名乘客,絕大多數(shù)都是年齡在20至30歲間的年輕人,男女各半,全部都屬于同一個種族:精靈。
第一篇日志記錄于大約1000年以前,飛船完工并通過了基礎測試。
奇妙的是,這艘飛船沒有船長,甚至沒有任何一個生物船員,徹底依靠一套還在試驗階段的人工智能系統(tǒng)控制。
精靈就像在躲避什么災難一樣,在某個預定的時限,不顧系統(tǒng)尚未正式完工,就直接發(fā)射了飛船。
因為日志全都是由系統(tǒng)自動記錄下來的,其中并沒有提到,精靈們?yōu)楹我h走他鄉(xiāng),只能看出飛船的原始目的地,是一個遠在60光年外的恒星系——把各種單位換算過來以后,杜澤有點驚訝的發(fā)現(xiàn),那個坐標,居然在人類聯(lián)盟的范圍內。
作為一艘技術含量不高,且載重較大的亞光速飛船,“避難所號”的最大航速,不過百分之一光速,也就是每100年,才能跨越1光年的距離。
以這樣的速度,要抵達目的地,足足需要6000年的時間。
“避難所號”自帶了一套能為乘員提供物資的循環(huán)系統(tǒng),保證了基本的水、空氣和食物的供應,但既沒有休眠倉,也不能把人冷凍起來,更不會限制乘客的自由。
最早的20754名乘客,在大概40年以后,就變成了26831名。
80年以后,這個數(shù)字增長到了37559名。
精靈的繁殖方式,和人類近似,都是兩性生殖,只是孕期較長,且發(fā)育相對更慢。身在飛船中,失去了行星大氣的保護,過量的宇宙輻射或許對他們的生殖能力造成了一些影響,卻沒有斷絕他們繁衍后代的能力。
到了第100年,也就是剛剛完成1/60的旅途時,飛船上的乘客,已經有整整40000名。
從次年開始,乘客數(shù)量,突然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下滑。
“避難所號”的中控主機,是根據(jù)配發(fā)補給品的數(shù)量,來確定乘客數(shù)目的,只要這些乘客還需要吃飯喝水,記錄就是大致可信的。
受到人口暴增,遠遠超出了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供應能力的影響,中控主機不斷削弱平均到每個人的配額,但還是難以維系。飛船上攜帶的補給是極為有限的,面對這種預想中考慮到了的極端情況,中控主機獲得了更高的權限,來解決這個問題。
按照其設計者的意圖,中控主機絕不能傷害乘客,頂多是讓他們吃的少一點,喝的少一點,來設法度過艱難的日子,直至事態(tài)出現(xiàn)轉機。
但是,為了更好的完成這個指令,即“讓乘客盡可能長久的存活,直至安全到達目的地”,中控主機采取了另一種思路。
它開始在空氣中添加一種化合物質,主要用途是刺激大腦中的特定區(qū)域,誘發(fā)沖突和暴力行為,并在安全范圍內,間歇性的調整劑量,確保了每個乘客的情緒都極不穩(wěn)定。
接著,食物供應停止了,長達一周。
七天不吃飯是不會餓死人的,但突如其來的物資匱乏,引發(fā)了恐慌、混亂和一系列惡性事件。
在這次‘測試性質’的食物匱乏中,乘客數(shù)量銳減了4517人,高達總數(shù)量的11%以上。
另有12508人不同程度受傷。
這還不夠。
遠遠不夠。
“避難所號”最多只能讓30000人在其中穩(wěn)定生存上千年,一旦超過這個規(guī)模,就會破壞整個循環(huán)的平衡性,最終導致極為嚴重的后果。
從乘客數(shù)量第一次突破預設的40000人警戒線以后,中控主機按照指令,解鎖了更多的權限,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