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碌 憶初開
六姐妹的家在南方一個小鎮(zhèn)上。
小鎮(zhèn)原是一片孤島,是古代漁民遷移到此繁衍生息而發(fā)展起來的。漁民砍下島上的參天大樹,鉆鑿成船。船的樣子極像器皿“甌”,所以小鎮(zhèn)被稱之為“甌船”。北環(huán)山,南面海,小鎮(zhèn)坐落于山海之間。久經(jīng)發(fā)展,濱海東西兩側(cè)形成兩條航道,這狀似在島上設了兩道門戶,于是小鎮(zhèn)更名為“甌門”。而“甌船”一名,現(xiàn)在特指濱海東側(cè)一帶。
在搬到巖廾村的三層樓之前,六姐妹家住在西菜村的一個草寮里。家門前,就是國道。公路自西向東,貫穿整座小鎮(zhèn),是鎮(zhèn)上唯一的低速公路。六姐妹的家在公路的南邊,其斜北面是塑料廠,正北面是一條通向山腳菜園的捷徑。周遭變化再變化,以致孩子無法確切地說明當年哪該是哪。如今,草寮的位置是一棟工商管理局大廈;工廠還是工廠,只不過從塑料廠變成了雕塑廠;對面的路口邊豎起了一塊刻著“聯(lián)合園新村”的石碑。這些變化就發(fā)生在幾年前,可孩子卻感覺有十幾年之久。
工廠東邊有一條大路,當年孩子們極為熟悉,因為這是避開公路通往學校的安全捷徑。校服,走走跑跑地;書包,晃晃悠悠地;水壺,哐哐當當?shù)?。小學生們,來來往往……蹦跳的腳步滾起地上的塵灰,奔騰的塵灰蕩起放學的歡笑聲,澎湃的歡笑聲揚起手中的紅領巾,翩翩的紅領巾捧起心中的歡樂……現(xiàn)在路還在,只是變窄了,路口還多了一座稅務局。不知哪天,路口又多出一塊“玄天上帝”的石碑。很是醒目地告訴人們,由那里往北會有一座廟宇。稅務局的東邊是剛整修不久的派出所,大門不再“難找”,門內(nèi)也不再“神秘”。兒時,孩子望著高高的城墻和蔥郁的樹木總想知道所里的模樣,可總也瞧不著。現(xiàn)在城墻和樹木都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地是低矮的欄桿和翠綠的草叢。于是,愣大一個空曠場子暴露在孩子眼前。陽光照在場子的水泥地上,照在大樓的玻璃窗門上,交相輝映。
派出所的旁邊就是六姐妹的小學。校門前兩棵英雄樹,滄桑中依然顯現(xiàn)著勃勃生機。適時花開,適時葉落,屹立著,筆直地,從過去到現(xiàn)在,仿佛也會直到未來。樹旁花草旺盛,展示出它們及他們過去努力的成果。大門上的“甌門小學”四個紅色大字,盡管沒有翻新,卻依舊鮮明。穿過學校鐵柵門能見一個操場,操場圍墻內(nèi)側(cè)寫有“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老校長親自粉刷上去的。正前方四層高的樓房,是孩子們的教室。白色的墻磚,綠色的門窗,樓頂上聳立著紅旗,墻面上釘有一張張大字牌……在哥哥姐姐們的記憶里,小學斷不是這番模樣的。他們能想起的是:破舊的瓦房,上學桌椅擠著坐;茂密的草樹,下課游戲到處喊;神秘的水塔,勞動穿梭互嚇唬……然而,不論是弟弟妹妹的,還是哥哥姐姐的,小學的所有,最后都在一聲咔嚓之中匯聚成一張畢業(yè)照。
小學的對面是郵局。自西向東的公路在這里稍稍右拐,所以比較容易發(fā)生交通意外。公路南邊的孩子們上學,會先聚到郵局前面,然后由家長、老師或者交警帶領著過馬路。郵局往西百米處有一間小賣部——曾經(jīng)是一家小飯店,旁邊還有一條通往西菜村的小路——路口豎著一塊藍色鐵牌,上書“前面學校,車輛慢行”。
小學往東,面朝山村、廣同飯店、前往省城和鵬城的售票點、小鎮(zhèn)政府、河港……
河港自北向南,穿過公路,經(jīng)過計生委、通港路、穿城路、海鮮飯店、居委會、媽祖廟,到達甌船和碼頭,通向大?!?p> 郵局往東,中山街、東菜村、法庭、集市……
曾經(jīng)熟悉的,不再熟悉的,重新熟悉的,即將熟悉的,不斷地涌現(xiàn)在孩子們的腦海。
有一個小鎮(zhèn)在漸漸鋪開,有一間草寮在漸漸清晰……
遺一書
涉及地名的都稍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