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閣老
不知是不是年齡越來越大的關系,過了年后,萬歷的睡眠就一直不是很好,半夜常會莫名其妙地驚醒,白天想補一覺,也是有時候能睡好,有時候根本睡不著,尤其是薩爾滸之敗后,他經(jīng)常整夜整夜的失眠。
萬歷的體質跟別人不一樣,失眠的后果不是消瘦,而是有漸趨發(fā)胖的傾向,只是萬歷本來就很富態(tài),要不太注意,根本不會注意他的身上有些地方不是胖,而是浮腫。
待葉珣打敗努爾哈赤的消息傳來,萬歷總算是睡了一陣好覺,可今天不知是怎么了,似乎又要犯失眠的毛病了。
葉珣走了之后,萬歷本想睡會的,可沒躺多大一會,就猛地想起,剛剛只顧著詢問遼東的事,竟然忘了封賞葉珣。
萬歷也是個急性子,圣旨是早經(jīng)內閣擬好的,直接派人送去就是了。
萬歷很清楚,內閣首輔方從哲還想保楊鎬,所以這份圣旨才得以順利通過,不然一個內宮太監(jiān)只需他示意司禮監(jiān)直接任命就是,根本無需通過內閣。
看似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內中卻牽扯著很多微妙的關系。
打了那么大一場敗仗還想脫罪,這方從哲也是老糊涂了,要不是實在無人可用,真該讓他回家抱孩子了。
這是萬歷最近經(jīng)常會冒出來的想法。
其實妥協(xié)也是一門藝術,內閣妥協(xié)了皇帝,那么皇帝是不是也可以適當妥協(xié)一下呢?
看似風平浪靜的朝局中,通過葉珣和楊鎬,萬歷和朝臣之間都在彼此試探,而彼此的最終目標卻又都不是這二人。
萬歷是想立鄭貴妃的兒子福王為太子,但這件事卻又不能輕易開口,因為大臣們不同意,誰讓他有個皇長子的?
既然不行,那就這么先耗著吧!
半睡半醒間,萬歷的思緒也不知飛到了何方,直到身邊有人輕輕呼喚:“陛下,內閣方首輔在殿外說有要事求見”
萬歷剛剛吩咐過,除非是葉珣到了,否則不管誰來都不準驚動他。
要怎么說看一個人順眼后,不管怎么看都看不出這個人的毛病,萬歷現(xiàn)在看到葉珣就很舒心。
眼中的殺機一閃而過,緩緩坐起身,點頭道:“讓閣老進來吧!順便把外面值守的大漢將軍叫進來”
其實這太監(jiān)并不是剛才侍候在旁的太監(jiān),不然不會犯這么低級的錯誤。
答應一聲,轉身快步而出,很快就將已經(jīng)老態(tài)畢呈的方從哲和一個大漢將軍帶了進來。
方從哲和大漢將軍齊齊向萬歷躬身施禮。
萬歷指了指剛才叫醒他的太監(jiān),對大漢將軍道:“把這個奴才拉出去杖斃”
大漢將軍答應一聲,伸手就如拎小雞般,將還傻愣著的太監(jiān)拎了出去,一直到了門外,太監(jiān)才明白過來,嘴里也開始高呼饒命,不過只叫了兩聲就沒動靜了,也不知是被大漢將軍打暈還是把嘴堵上了。
萬歷看也不看跟進來侍候,并嚇得跪倒在地的其他幾個太監(jiān)宮女,而是換上一副和藹的表情,對方從哲道:“老愛卿來找朕,可是那里出了什么大事?”
方從哲人老成精,豈會不明白萬歷這是殺雞儆猴,顯然是怪自己來的不是時候,可不來不行?。〕隽诉@么大的事,若不上報皇帝,事后皇帝要是追查起來,誰都脫不了干系。
當下硬挺著頭皮,道:“擾了陛下休息,老臣罪該萬死,只是事情實在太過重大,老臣不敢有所隱瞞”
方從哲這么一說,萬歷頓時有些緊張起來,莫不是遼東或是什么地方又出事了?
急切地問道:“可是建奴又起兵了?”
方從哲愣了一下,下意識地道:“遼東無事,而且熊經(jīng)略在奏折上說,他已經(jīng)在實施葉公公的計策,雖還沒有什么大的建樹,卻也擾得建奴顧此失彼,熊經(jīng)略在奏折中盛贊葉公公,并叩請陛下,讓葉公公早日返回遼東主持大局”
葉珣雖未在遼東,但他的主意卻起了作用,這分明也是葉珣的功勞嘛!這個奴才,果然是好樣的。
想到這,萬歷的臉上終于浮現(xiàn)一絲笑容,點頭笑道:“看來遼東還真得這個奴才去”
卻聽方從哲又道:“啟奏陛下,老臣說的這件大事,也同葉公公有關”
從方從哲嚴肅的表情中,萬歷終于覺出一絲不對來,問道:“可是這奴才又惹了什么禍事?”
待萬歷問完,方從哲忙從懷里掏出一份奏折雙手舉過頭頂,道:“這是御史臺剛送來的奏折,因事涉葉公公和皇親,所以臣等不敢擅專,特請陛下定奪”
有太監(jiān)將奏折接過來交到萬歷手上,萬歷打開只看了兩眼,臉色就沉了下來。
明朝除了太監(jiān),還有一群很神奇的官員,就是御史,這些官員品級不高,卻是個上管天下管地的官,只要是他們看不順眼的,就會像瘋狗一樣咬住不放,大明王朝上下,幾乎沒有他們不敢咬的,就是皇帝對他們都很頭疼。
可頭疼歸頭疼,被他們罵了,皇帝還得陪著笑臉說罵得好、罵的呱呱叫。
上午葉珣進城時,手下與五城兵馬司的那場沖突就被一個御史看在了眼里。
這位姓譚的御史一見這個情況,頓時如同打了雞血一般,要知道一個是皇帝的親戚,一個是皇帝寵信的太監(jiān),這倆伙掐起來了,這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場面?。?p> 于是乎,譚御史回到衙門后,立刻將自己看到的一幕都寫了出來,然后直接找到了內閣,將彈劾奏折送進去,并要內閣火速處理此事,不然大明王朝恐將生出大亂云云。
添油加醋,制造恐慌,一貫是這些御史們的拿手好戲,不過這家伙也有個優(yōu)點,就是并沒有偏袒任何一方。
內閣接了這份奏折,如同接了個燙手山芋一般,鄭貴妃惹不起,內宮的后起之秀,又是圣眷正隆的主,他們同樣也不能惹?。?p> 老奸巨猾的方從哲很快就決定把這個難題交給皇帝。
之前鄭闖搶葉珣人的事萬歷已經(jīng)知道,但因為鄭貴妃的關系,并不打算深究。
在萬歷心中,鄭闖不過一個紈绔,興不起什么風浪,可見了這份奏折后,萬歷卻是真的怒了,因為他突然發(fā)現(xiàn),鄭家作為一個外戚,居然能調動京城的兵馬,雖說五城兵馬司跟現(xiàn)在的城管差不多,可畢竟也是一支武裝力量??!
鄭家什么時候變得這么有勢力了?他們想干什么?
龍皆有逆鱗,不管萬歷有多少年不上朝,可兵權卻始終不曾旁落,現(xiàn)在鄭闖此舉,無疑是觸碰了他的逆鱗。
剛要說話,卻見外面一個小太監(jiān)走進來,躬身道:“啟奏陛下,葉公公來謝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