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短篇

蟲何而來

完結篇:歷史的圓(1)

蟲何而來 處刑 3038 2019-03-10 17:23:58

  當有一天,歷史真的走向終點的時候,人們才會恍然大悟,歷史從來都不是一條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直線,而是一個圓。它會以某種方式,重新回到起點,再一次上演那些我們曾經稱為歷史的事。——本書作者·處刑

  ==========

  五年前,“方舟”號被迫降在中國西安附近,揚起了遮天蔽日的泥塵,遮擋了陜西及與其相鄰的四個省份的天空,連遠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的人民也能清楚看見。

  然而,在蒙古國人民的眼中——或者說在中國北部、西北部和中亞人民的眼中——他們的天空中并不只有飄揚在陜西上空的那一團泥塵云,還有另一團體積較小的泥塵云,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西面,挨近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邊境上空濃濃滾滾。

  那是因為,“方舟”號在迫降在地表之前,曾經進行過解體。解體的原因沒有統(tǒng)一的官方解釋——“官方”這個詞也消失了很久——但比較合情合理的民間說法是,“方舟”號的質量太大,若不解體,迫降就不會是“降”,而是“墜”,地球將會因此遭受滅頂之災。而“方舟”號解體的部分,就迫降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附近,直到兩年之后,泥塵云漸漸散去,人們才看見新西伯利亞聳立著一座據說是“方舟”一部分的撐天高塔,那塔塔頂呈牛角海灣狀,只是其中一角不知為何已截斷。

  然而,就算“方舟”號解體,它的迫降亦已對地球造成離滅頂之災不遠的災難。

  首先是對歐亞板塊的沖擊。迫降造成的巨大沖擊力,使歐亞板塊的火山——不管活躍還是不活躍——接二連三地噴發(fā),致使陸地上多了許多地圖上原本沒有山脈。但與此同時,又讓許多原有的山脈因地裂坍塌而消失,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喜馬拉雅山的坍塌事件。這座久負盛名,由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而擠壓出來的大山脈,就在“方舟”迫降之后,隨著大陸板塊的連鎖反應所造成了歐亞和印度洋板塊的斷裂而轟然倒塌,夾在這兩個板塊之間的喜馬拉雅山從此不復存在。那座曾經引來無數勇者競相征服的珠穆朗瑪峰,亦隨之帶著無數登峰者的遺體,一同在天地間消失。

  一名在這場崩山浩劫中幸存下來的印度人,在憶述當時的情景時說,陸地就像是一塊蛋糕般,被憤怒的濕婆用刀切開。然后,印度人還目睹了另一場更匪夷所思的“神跡”,就是看著自己國家漸漸與中國的邊境越來越遠,直到最后,印度與中國之間已是一片汪洋。

  但這樣的景象并沒有維持多久,因為印度在陸地板塊劇烈運動所引起的大海嘯中,沉入了海洋。與此同時,印度洋板塊更拖著非洲板塊一起下沉,從此,大西洋和印度之間,再也看不見這片全人類的“故居”。

  在北面,歐亞板塊呈現出北低南高的傾斜現象,與之相反,美洲板塊卻呈現出北高南低。在兩個大陸板塊接壤的地區(qū),位于歐亞板塊的人能看見美洲板塊高高升起,直到自己沉進冰冷的大海,而位于美洲板塊的人卻目睹歐亞板塊漸漸下沉,直到原本是陸地的彼方變成了一處懸崖,崖下是波濤洶涌的北冰洋。另一邊,位于美洲板塊南端,與南極洲板塊接壤的地方,由于地勢越來越低于南極洲板塊,太平洋的海水就像上帝捧著盤子當頭澆下,瞬間淹沒了智利、秘魯、厄瓜多爾和阿根廷等南美國家,就連途徑附近海域的貨輪、軍艦,不管是多大的排水量,亦一并被傾倒到南美大陸上。

  自此,位于歐亞大陸北端的俄羅斯和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沉進了海洋,而位于美洲大陸南端的巴西、阿根廷等國亦遭受到同樣的命運。

  然而,地球的災難遠不只有大陸板塊的劇烈運動,那場導致“方舟”迫降的災難,后來有人推測是一場量級超乎想象的高能帶電粒子風暴,亦即是俗稱的太陽風暴。這場風暴讓所有變壓器在高脈沖中燒毀,它拔掉了“方舟”的插頭,同時也切斷了地球的一切電力。

  但是,造成這一切的元兇并不是太陽。尚存在世的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共同研究過往多年對太陽觀察的數據,并從中得出結論,太陽在近百年內都沒有一次日冕噴射是這樣精準面向地球的,也沒有一次噴射的量級是能將地球磁場輕易撕開的。

  那么,這場高能帶電粒子風暴到底從何而來?答案可能只有“方舟”里的未來人類才知曉。然而,“方舟”迫降了五年,里面的未來人類卻再也沒有露面。而南北極上空的極光卻在這五年間從未消失過,這說明那些高能帶電粒子仍持續(xù)作用于地球。對于超長期極光現象,科學家們認為只有一種解釋——

  這場高能帶電粒子風暴并不是自然現象,而是人為故意造成的。但到底是誰創(chuàng)造了這樣的災難,至今仍沒有任何具有說服力的說法。

  幸存下來的人類再也無法在自己的世界創(chuàng)造任何電氣驅動的設備和技術,人們陷入了中世紀般的黑暗,但生活水平又遠不如中世紀。

  地球的生態(tài)被破壞得面目全非,很多生物由于無法適應生態(tài)的劇變而步向滅絕。植物的大量死亡,導致地球的大氣含氧量和氣壓劇降,如今站在以往水平海拔的地方,就像以前站在珠穆朗瑪峰上一樣,世上沒有多少生物能適應這種環(huán)境,隨即死的死,絕的絕,生物鏈的斷層又間接引起其他物種的滅絕。

  地球,正以非??斓乃俣然謴退畛醯拿婷?。人們相互聚在一起,爭奪著所剩不多的資源,直到人類本身也成為了一種資源?!胺街邸逼冉档念^五年,人們被各種災難弄得焦頭爛額,社會一度陷入野蠻的叢林法則。五年之后,災難逐漸穩(wěn)定下來,幸存的人類開始重新建立規(guī)則,但這些規(guī)則都只是叢林法則的延伸,人口買賣被堂而皇之地寫進交易規(guī)則里,人類還第一次被寫進菜譜里,還有相應的組織負責鑒定什么人適宜被食用,什么人適宜被奴役。原來的階級金字塔被摧毀,但又再建立起另一個金字塔,只是新的金字塔不再僅僅是區(qū)分階級,它還明確了人類之間的食物鏈關系。

  “方舟”迫降十五年,多年來如同地球墓碑一樣的“方舟”號終于傳來了動靜。大量怪異生物從“方舟”號中傾巢而出,往四面八方擴散,有的飛往天空,有的鉆進大海,但大多是在陸地上游蕩。它們普遍對人類顯示出不可思議的友善,仿佛自古就是被人類馴養(yǎng)過一樣,不管你是來自天南還是地北,是來自五湖還是四海,是說著外語還是操著方言,它們都對你言聽計從。

  人類拿它們當家畜也好,當食物也罷,反正它們就是對那些身上無毛,直立行走的靈長類動物特別友好。唯獨是它們的飲食習慣有點奇怪。

  它們吃的東西在人類或其他生物看來,根本算不上是食物。它們最喜歡吃的是紙,如果紙上能有文字,就更符合它們的口味。它們還喜歡電氣化設備,從家居的電視到百姓不常見的各類機床,統(tǒng)統(tǒng)被它們吃得干干凈凈。除此之外,它們還喜歡吃音像制品,像電影的膠卷和錄制著音樂的黑膠盤什么的,還有已數字化的音像設備,通信設備,都一一成了它們的美味佳肴。

  沒有人知道它們?yōu)槭裁匆赃@些東西,但反正這些東西對于當今人類來說已經不再重要,所以也沒有人去阻止它們,甚至有些人還表示,看見它們吃得津津有味,自己也被吸引了去嘗試一下,但結果不言而喻。

  有了這些怪異生物的幫助,人類的生活開始逐步好轉。久而久之,這些生物就開始隨著人類的足跡,遍布這個遍體鱗傷的世界。直到有一天,它們開始襲擊幸存的人類。

  嚴格地說,襲擊人類并不是它們的普遍特性,它們也不是誰都襲擊,而且在信息傳播技術大幅度倒退的時代里,人們也不可能對這些奇怪生物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所以它們襲擊人類的事情亦不是那么廣為人知。但有這么一個專門研究這些奇怪生物的組織,在收集了大量它們的行為報告后,推斷出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結論——

  它們并不喜歡吃紙,而是喜歡吃紙上的文字;它們并不是喜歡吃音像制品,而是喜歡吃錄制其中的視頻和音頻;它們不是喜歡吃電氣化設備,而是喜歡吃這些設備反映出來的技術。除了上述特征,它們還喜歡成群結隊,大規(guī)模破壞殘存的名勝古跡,它們所襲擊的幸存人類,全部都有歷史學、考古學、地質學和古生物學背景。

  它們這些行為特征揭露出它們背后的人——“方舟”上的未來人類——的真正意圖。

  他們要消滅歷史,抹掉一切人類曾經的痕跡。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