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美味,讓部落中的每一個人都記憶猶新。
在吃了加鹽的食物之后,再吃沒有放鹽的烤肉和烤魚,只覺得以前滋味極好的食物,現(xiàn)在都有些難以下咽了。
剛好昨天打獵運氣比較好,帶回來的獵物比較多,所以今天大師兄他們便帶著工具隨著韓成一起往鹽山而去。
鹽山,是韓成給鹽礦起的名字。
沒有名字,實在是不方便。
前去鹽山,需要經(jīng)過他發(fā)現(xiàn)油菜的地方,油菜花依然開的璀璨,雖然有些只剩下了的空空的桿子,沒有了花。
韓成指著這些黃花告訴部落中的人,這是他發(fā)現(xiàn)的又一個好東西,叫他們不要踩到它。
因為心念著美味的鹽,對于神子所說的這種野草,他們并沒有給予足夠多的重視。
畢竟他們每天都要見到很多的野草,并不覺得這種開著花的野草有多稀罕。
韓成循著他昨天記得記號,一路往東走去。
還好,他領著部落中的眾人找到了鹽山的所在地,不像《桃花源記》里面的漁人那樣倒霉,處處志之,再度前去還不復得路。
韓成這樣想著不由一笑,畢竟自己跟漁人遇到的情況不一樣,鹽山這里只有一群鹿在,而桃花源里面住著的則是一群人。
人的戒心強并且會跟蹤盯梢,改變標志物,而鹿則不會。
鹿大爺領著它的族群還在這里,悠然自得的在曬著日頭啃著青草,沒事了了再往石壁上舔上兩舌頭。
大師兄以及部落中的其他人,看到這里居然有這樣一大群鹿,眼睛立刻變亮了,打獵已經(jīng)打成習慣的他們,甚至于不用大師兄吩咐,便操著武器準備對這群鹿發(fā)起進攻。
韓成趕緊止住。
對于這群鹿,他有自己的想法。
韓成給大師兄做了交談,而后下達了所有人都不許驚擾鹿的命令。
而后帶著這群戀戀不舍的人有往南走了一段距離,跟鹿群相距百米左右,相望而不相擾。
鹿大爺以及它的小弟,一開始的時候?qū)@群不速之客還是比較警惕的,不過待發(fā)現(xiàn)領頭的是昨日被自己欺負過的沒用的‘兩腳獸’而其余的也都是用兩條腿走路的家伙,并且這些家伙們并沒有往自己這里靠之后,它們也就逐漸放松了警惕之心。
作為它們的老大,鹿大爺在平定了情緒之后,甚至于還邁著優(yōu)雅的步伐,以王的姿態(tài),悠哉悠哉的走到了這群對著它們練舌頭用的石壁砸個不停的‘兩腳獸’跟前。
韓成連忙止住見獵心喜忍不住想要再度出手的大師兄等人,從一旁的草地上拿個來的路上他所拔的一些被吃了菜花不能結籽的油菜,遞給了一副王者風范的鹿大爺。
這些東西,是他昨天晚上所構想的,今天特意準備的。
本的想法這群鹿要是還在的話,就試探著給它們送過去,沒想到自己還沒有行動,見過世面的鹿大爺就已經(jīng)過來收保護費了。
面對韓成遞過來的油菜,鹿大爺可是毫不客氣,張嘴就吃。
吃完之后,似乎對韓成的有眼色的行為還算滿意,鹿大爺打了一個響,算是認可這些‘兩腳獸’們在它地盤上的行動。
而后邁著優(yōu)雅的步伐回到了它的族群之中,把頭揚的高高的,一副得勝歸來的大將的傲嬌模樣。
有了大師兄他們這些身強力壯經(jīng)常給野獸搏擊的人的加入,砸石頭這樣的事情進行的要迅速的多。
被砸下來的巖鹽,大塊的直接扛走,小塊的則放在秋天時用來包裹果子的獸皮里運走。
因為這里距離部落所在的地方,差不多有十來里遠,擔憂來回的落上會有危險發(fā)生,所以往部落那里運送巖鹽的時候,并不是單個走的,而是砸夠了足夠一半人運送的巖石之后,再一道出發(fā),就跟秋天之時他們采摘果子往部落里運送時一樣。
這些都是在長期的生活中所積攢下來的寶貴。
手提肩扛效率很慢,但是沒有辦法,這個時候沒有什么好的工具,只能采用這種笨方法。
但這樣一天下來之后,洞穴前方小河畔,距離制陶之處不是太遠的地方,也堆起了一堆大大小小的巖鹽,至少也有一千多斤。
這倒也不夸張,畢竟巖鹽不是太過于堅固,從山體上往下砸的時候,還是比較容易的。
而且今天參與勞動的,除了狩獵隊的全員,還有七八個半大孩子。
這么多人一天弄一千多斤的巖鹽回來,一點都不多。
今天沒有制鹽,全部都用來運送巖鹽了。
畢竟能夠湊到大師兄他們不用出去打獵的時候可不多。
制鹽這事情,韓成以及部落里的一些孩子,還有瘸腿的跛和幾個或是體弱或是有身孕或是帶小孩婦人便可以完成。
而將巖鹽從七八里外的山上砸下來,再運送過來的任務,對于他們這些老弱婦孺來說,可就困難了。
第二天,大師兄接著領人出去打獵,韓成則帶著制陶的老人手開始制鹽。
大師兄他們其實也想留下來的,他們對于如何將美味的鹽從石頭里弄出來有著濃厚的興趣。
但是不打獵的話,部落里明天就沒有食物吃,所以他們只得前去打獵。
小河旁,熱火朝天的煮鹽大業(yè)正在進行,韓成按照眾人的特點進行分工。
力氣比較大的黑娃、跛幾人,負責把大石頭砸成小石頭,然后再把小石頭砸成粉末狀。
幾個女原始人力氣不如跛黑娃幾人大,就負責用盆子以及枯草和木炭過濾化開的鹽礦。
小美、小麗、星她們幾個力氣更小的人則負責燒火煮鹽。
韓成則在一旁當技術指導,并且負責將最后煮出來的鹽從陶罐里面弄出來,雜碎之后裝入壇子。
將制鹽的場所搬到小河邊是很有必要的,畢竟制鹽需要不少的水,而且需要的場地也大,都在洞穴內(nèi)進行的話,本就潮濕的洞穴,被弄得更住不成人了。
只要是勞動,就沒有不累的,一天下來眾人都是累的不行。
不過當看到那半壇子美味的鹽之后,眾人臉上都浮現(xiàn)出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笑,有了這些美味的鹽,就算是再累些,也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