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爹娘的不同
蘭奕聞言失笑,“你?。 ?p> 兩人相對無言,卻也是胸有成竹,并未把那些跳梁小丑放在眼里。
朱二郎沒敢停留,直接到了包頭家。
他跟著做工的包頭姓潘,二十多歲,叫潘勝利,潘勝利的爹因為干活的時候摔了一下,本在鎮(zhèn)上鋪子做掌柜的潘勝利便接了他爹的活,回來做包頭。
不過才短短一年,倒是把隊伍擴大了一倍,周邊小鎮(zhèn)活計能接到不說,就是縣城的活也能接到,賺銀子的很。
潘勝利見到朱二郎,笑了笑,“你怎么回來了?”
“包頭,我……”周二郎欲言又止。
總體來說,潘勝利對他不錯,一個月的工錢也開的很高,他有些舍不得這份工。
但想到妻女,朱二郎深吸一口氣,“包頭,我以后怕是不能來做工了!”
“……”潘勝利訝異,“怎么了?可是有比我這更好的去處?”
人往高出走,水往低處流,這點他還是理解的。
所以他并不反對朱二郎去別的地方,也不會反感,只是有些舍不得這么吃苦耐勞的人,成了別人家的伙計。
“不是這樣子的,我只是……”朱二郎深深吸了口氣,“家里需要我照顧!”
“……”
潘勝利蹙眉,見朱二郎黑黝黝的臉漲的通紅,心知這個男人定是有自己的身不由己,起身倒了杯茶水給他,“有什么需要我?guī)兔Φ膯???p> “我,我想結(jié)了這半月的工錢,我……”朱二郎說著,緊張的吞了吞口水,“我知道這樣子不合規(guī)矩,可是我實在是沒辦法,手里一文錢都沒有,我……”
“可以!”潘勝利出聲,打斷了朱二郎的解釋。
“包頭?”朱二郎錯愕。
他確實想了一肚子的解釋,可是沒想到,這么順利。
“若是別人,就算要給工錢,我也會為難一二,但是你朱二郎不同,你在我爹手下干活的時候,我爹就夸你,說你勤快能干,什么活交給你他都放心,這一年多我也看的出來,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伙計,所以你不必解釋,我給你拿錢,半月是一兩五錢銀子,我多給你算五錢,湊足二兩給你,以后若是還要做工,便來我這里,工錢我給你稍微加一點,算四兩銀子一月!”
“包頭,我……”朱二郎微微泛紅了眼眶。
潘勝利沒有多言,拿了二兩銀子給朱二郎。
朱二郎雙手捧過,心中感慨萬千。
“多謝包頭,多謝包頭!”
才出了潘家。
潘勝利瞧著,微微抿唇,又無奈搖頭。
喊了小廝來,“東家?”
“去打聽打聽,朱二郎家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是,東家!”
朱二郎拿著銀子走在街上,想著自己沒吃早飯,肚子餓的很,便去找了個地方,吃了兩個饅頭,一碗粗糧粥,雖沒吃飽,但總比肚子餓的咕咕叫好。
“給我包二十個饅頭,帶走!”
“好嘞!”
賣饅頭的歡喜的應(yīng)了一聲,“客官,涼的饅頭,您拿回去蒸一下可好?”
“好!”
“得嘞,我拿芭蕉葉給您包一下!”
用新鮮的芭蕉葉包了二十個饅頭,加上早飯一起,一共二十四文,饅頭一文錢一個,粗糧粥兩文一碗,朱二郎拿出一兩銀子,賣包子的老板接了放在稱上,“嗯,是一兩銀子,足足的,我找您九錢七十六文!”
九個一百文、一個五十文,兩個十文,一個五文,一個一文的銅板放在了朱二郎面前,“您點點!”
“剛剛好!”
朱二郎拿了錢,又拿了饅頭,準備去鎮(zhèn)門口等,卻又想著從未給三個女兒買過東西。
便去了賣布的鋪子。
“客官要買點什么?”
“買點適合女兒家做貼身小衣的布料!”
“給媳婦買?還是給閨女?”
“都買!”
雖說貼身小衣用不了多少布料,但一下買四個人的,也是一筆買賣,掌柜立即介紹了好幾種布料,“我想買點細棉布!”
“那要什么顏色?”
“粉色吧!”
三個女兒高矮不一,大小也不一樣,一樣的顏色也能分別的出來。
“那大人呢?!”
“紅色吧,紅色喜慶!”
“行嘞!”
細棉布還是比較貴的,四個人下來,也花了六十文,掌柜還配送了線。
朱二郎付了錢,把布料妥帖放在心口位置,用手壓了壓,不讓人敲出來。
走在大街上,看見買頭繩一類的攤子,朱二郎停下腳步。
看著攤子上的東西。
“客官要買點什么?”賣東西的阿婆笑瞇瞇的問。
“我……”
朱二郎摸著口袋里的錢,微微搖搖頭。
還是算了,幾個孩子、文娘要吃藥,這銀子不能亂花。
邁步朝鎮(zhèn)門口走。
在那邊等著朱富貴、荀沐陽他們。
日頭曬的厲害,朱二郎站在陰涼處,抿了抿唇。
雖對面就有茶鋪,茶水也不貴,二文錢一碗,朱二郎卻沒走過去,到底還是心疼錢,把錢看的重。
酒樓后院。
朱富貴看著那兩塊野豬肉,笑的合不攏嘴。
又見蘭奕指揮人往馬車上放了一筐葡萄,還有一筐子不知道啥,反正是給蘭貞和三個孩子,他回去就知道了。
“阿奕,我們走了??!”
“走吧走吧!”蘭奕擺擺手。
這么傻兮兮的莊稼漢,他姐當年咋就瞧上了呢?
但不管咋說,這是他姐夫,心里瞧不上,面上也得敬著。
荀沐陽坐在一邊,臉色淡淡,朱富貴也不在意,到了鎮(zhèn)門口,喊了朱二郎上馬車,駕駛著馬車蹬蹬蹬朝朱家村而去,一路上都是朱富貴爽朗的笑聲。
荀沐陽沉默。
朱二郎偶爾應(yīng)上兩句,氣氛雖不算融洽,但不尷尬,還算和諧……
朱家村
朱家
豬圈里的豬嗷嗷直叫,家里卻已經(jīng)沒了豬草。
朱小三姐妹壓根不出院子,盧氏心里忌憚,也不敢去喊人。
倒是趙氏,來廚房放碗筷,被盧氏喊住,“趙氏,你來的正好,趕緊去割了豬草回來煮了喂豬!”
趙氏一愣。
她想反駁,但是不敢。
只能吶吶的應(yīng)聲,“哦!”背著背篼去打豬草。
平時她都負責在家洗衣裳、煮飯、煮豬草,去外面打豬草也是有次數(shù),這會子太陽毒辣,她被曬的暈頭轉(zhuǎn)向,兩眼發(fā)花。
又有些抱怨朱小三姐妹,為什么要和婆婆對著干,乖乖的聽話不好嗎?
如果她們乖乖聽話,她就不用出來打豬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