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晟基此時還不知曉洛陽方面已經(jīng)派了專門監(jiān)察百官的御史中丞前來興師問罪了,還在沿著都思兔河向西行走。
都思兔河附近全是茫茫的荒原,不過興許是接近黃河的緣故,河流附近零零星星點綴著一些矮小的灌木。
兩日后當看到前面有兩座大山時,李晟基就知道沃野快到了。
北邊的桌子山高大,向北綿延不知有多少里,南邊的是一座小山,兩山均是郁郁蔥蔥,與后世李晟基到此旅游時光禿禿的景色大異其趣。
兩山之間建著一座木寨,木寨上還有人值守。
見此情形,李晟基心里一“咯噔”,聽胡洛鹽池的赫連延祚說過,這里只有少數(shù)漢人在此棲息,怎么還有一座木寨?
遠遠看去,寨上的士兵還穿著破破爛爛的唐軍服飾,不過都身形挺拔,并沒有疲沓憊懶的樣子。
李晟基心里一動,不顧身邊的人勸阻,帶著幾人走近了木寨,這時寨上的情況他就看得更清楚了。
寨上有幾十個人,大的恐怕都超過五十了,小的只有十幾歲,每人握著一根長矛在寨上站著,都是一臉肅穆的模樣。
“來者何人?”,只見那個五十多歲的老卒開口了,聲音厚重,挺起來頗有幾分威嚴。
“大唐佑國軍李晟基,敢問……”,李晟基答道。
“大唐?大唐都亡了幾十年了,哪兒來的大唐,休得誆騙我等!”,老卒露出一絲冷笑。
“這……”,李晟基沒想到對方竟然這么說,大唐是滅亡幾十年了,可還有后唐崛起啊,眼前這伙人要不是跟后世躲在東南亞熱帶叢林里的日軍一樣真不知曉,要不就是對李存勖建立的后唐嗤之以鼻。
“這位老軍,大唐是被朱溫那賊子奪取了江山,可又有李氏崛起延續(xù)了大唐的衣冠”,李晟基決心好好跟他說道說道。
“李存勖?李嗣源?還是李從珂?彼等蕞爾胡人,妄稱李姓,延續(xù)大唐衣冠?簡直可笑至極!”,沒想到這老卒倒是門清。
李晟基一聽有些無語了,沒想到碰到了一伙忠于大唐的遺民,眼前這位還是大唐的“腦殘粉絲”。
“這位老軍的話就值得商榷了,河東李氏的姓氏是大唐皇帝親賜,如不是河東鐵騎,大唐早就亡在黃巢手里的,現(xiàn)在的中原就叫齊國了!怎么能說妄稱李姓?!”
“大唐開國之主高祖的皇后、太宗之母姓獨孤氏,就是鮮卑后裔,太宗身上就有一半胡人血脈,難道你能說太宗皇帝是胡人?”
“大唐故土,疆域萬里,內(nèi)中自有漢人,可胡人也不知凡幾,凡是忠心耿耿、心向大唐的都是大唐的子民,何來胡人、漢人一說?!”
老軍也就是抱著一腔孤憤,哪里辯得過后世來的李晟基,只見他聽到李晟基的話后面色有些羞紅,正想出言反駁,沒想到下面的李晟基又開口了。
“請問老軍,安史之亂得以平定,何人功勞最大?”
老軍囁嚅了許久才訕訕地答道:“自然是以郭子儀、李光弼二公為首”
“那老軍可知道這李光弼公是胡人還是漢人?”
“自然是漢人….”
“胡說!李光弼公正是與現(xiàn)在雄霸漠北的契丹人同族,他就是契丹人,這又怎么說?”
這下老軍說不出來了,最后干脆不搭理他,“你等前來此地,意欲何為?”
“奉大唐天子旨意,我,佑國軍節(jié)度使兼振武軍節(jié)度使前來收復(fù)勝州故地,恢復(fù)大唐安北都護府、振武軍故土!”,李晟基也是義正辭嚴。
那老軍聽了“安北都護府”、“振武軍”字樣,面上顯出激動之色,正想多說幾句,他身后閃出一人,老軍見了忙向他行禮。
只見此人約莫四十上下,國字臉,劍眉、鳳目、高鼻,頜下一捋黑黝黝的長須,穿著一身破舊的鎧甲,頭上還戴著鐵盔,左手握劍,右手扶著寨墻朝李晟基仔細看了一下。
“見過代王”,那軍將向李晟基略略低了一下頭,“這勝州故地屬于邊荒飛地,中原、契丹都不管轄已歷二十載,我等自在此耕種放牧,何故前來煩擾?”
“再說了,你就不怕契丹大軍的報復(fù)?”
“哈哈哈”,李晟基放聲大笑,“報復(fù),我李晟基什么都怕,就是不怕報復(fù)!”
“不知你是否聽說過,在河北道,我佑國軍以兩千騎大破精銳契丹六千騎,在河東道,更是全殲室韋騎軍五千,契丹皮室軍精銳五千,前不久為了接回我佑國軍困在北海一帶的兄弟,縱橫八千里,更是連番大戰(zhàn),前后殲滅契丹精騎超過兩萬,這還是在彼等的地頭上”
“話說到這個地步,我也不瞞你,前些日子,我大唐佑國軍殲滅定難軍黨項酋李彝景的兩千鐵鷂子、一千駱駝兵,并奪回了宥州!”
“眼下,勝州故城,中堡、宥州城都在佑國軍的手里,還正在大草原中央修建一座巨城,目前大草原附近就只剩下這沃野故城了,想必你已經(jīng)知曉了我的打算”
聽了李晟基這些話,那軍將也有些動容,李晟基的事跡他也側(cè)面了解過一些,不過都是一鱗半爪,現(xiàn)在真人露面,親口一說,他不由信了八分。
更駭人聽聞的是,這廝竟然向友軍下手,奪了宥州,雖然李彝景這胡酋他也有些看不慣,可這畢竟是“友軍”啊。
“那請問代王,貴部占了勝州故地后有何打算?”,軍將接著問道。
“恢復(fù)大唐昔日的榮光!”,李晟基大聲說道,說完之后,身邊的幾個橫刀都戰(zhàn)士也是熱血沸騰,“好!”、“好!”、“.…..”,一個個都叫起好來。
軍將見了悚然動容,身后的老軍卻眼含淚花。
……
半個時辰后,只見寨門打開,從里面走出一支軍隊,約莫八百人,后面跟著一千多男女老幼,八百軍卒都是衣衫襤褸,有的還打著赤腳,不過卻精神抖擻,一臉肅然,打頭的正是那位軍將,他雙手緊緊抓著一桿大旗,大旗是金邊紅里,內(nèi)中繡著一個大大的“唐”字。
那人走到李晟基面前,先是將大旗插在地上,接著便單膝跪下道:“大唐振武軍后裔虎敬忠率步卒八百,民戶兩百一十三戶,拜見大唐代王,從此,沃野故城就是大唐的疆域!”
李晟基也有些動容,趕緊下馬將虎敬忠扶起來,又看著一個個參差不齊、肅穆卻帶著幾絲熱切的士兵、百姓,他的眼睛也有些濕潤了。
“大唐的軍士、鄉(xiāng)親:是大唐對不起你們,從今以后,只要晟還有一口氣在,必護衛(wèi)你等周全,不使敵軍一兵一卒踏入勝州,膽敢侵犯者,必叫他有來無回”
“晟發(fā)誓,有生之年必恢復(fù)故振武軍轄土,重現(xiàn)大唐的榮光!”
……
李晟基一行跟著虎敬忠進了寨子,出了兩山之間便是一片開闊地,近處是荒原,遠處靠近黃河邊上則稀稀拉拉有一些田畝,黃河兩側(cè)又是一片大山。
李晟基跟著虎敬忠來到黃河邊上,“大人,這沃野附近有大山三座,最東邊的是桌子山,中間的是達達山(后世的甘德爾山),河對面則是五虎山,現(xiàn)在黃河東邊都有我唐軍控制,對面則是黑山黨項控制,沃野城則需從達達山與桌山之間的谷地傳過去”
看著面前奔流不息的黃河以及對面后世烏海市的烏達區(qū),李晟基感慨萬千,最后也下定了決心,今年之內(nèi)將烏達奪過來!
從兩山之間逶迤北行,半日后一座破敗的城池便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
城池與勝州故城相差仿佛,不過破損更甚,不禁城樓、敵樓、城垛都不見了,整個城墻都被扒矮了一截,露出城里斑駁陸離的屋頂,更可笑的是,南面的馬面墻正面全部被扒光了,露出了一個光禿禿的大豁口,從豁口往里面再走十幾步便是正式的城門——一看就是虎敬忠們新修的,用大的木料釘在一起,勉強能稱之為城門。
城里還駐有士卒八百,在附近耕種的百姓一千多,兩地加起來約莫四千多人。
李晟基知道這塊地方就是后世烏海市海勃灣區(qū),也是烏海附近最好的地方了,沿著黃河可開墾良田幾萬畝,不過現(xiàn)在只有零星的一些農(nóng)田。
桌子山北邊除了河岸一帶,都是茫茫的大沙地,沙地里散布者一些鹽池。
“大人,我等在沃野只耕種了少量的農(nóng)田,勉強夠全部人口食用,主要依靠鹽池、鐵器與對岸的黑山黨項換一些牛羊,此處黑石(煤)、鐵礦豐富,倒是一個一個打鐵的好地方”
“哦?”,這倒不出李晟基的意外,后世的烏海市就是一個工業(yè)城市,不過他想的確是另一件事。
“當初契丹大軍橫掃大草原時,沒有到沃野一帶來?”
“來了,當時沃野的唐人還有上萬人,在城池守了一個月,契丹人久攻不下便撤走了,撤走后,城里及附近的人口只剩下一千多,最后還是河北(巴彥淖爾-包頭一帶)的漢人陸續(xù)來投才有了眼下這般規(guī)?!?p> 一萬多人只剩下一千多人,可想而知當時戰(zhàn)事的慘烈,看著眼前這位糾糾唐卒,李晟基不禁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