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桀宋

第0054章 天下賢才

桀宋 迷惘的小羊羔 2792 2018-08-11 08:09:41

  大朝會,自從李敖變法以來,宋國的大朝會幾乎是每五日一次,十分的頻繁。

  “諸卿,自變法以來,我大宋的官制和軍制改善頗多,已經在發(fā)生了潛移默化的改善。然則,招賢令已經頒發(fā)半年有余了,何以入宋的士子寥寥無幾?子干大人的招賢館現在可是門可羅雀啊。大家都商議一下,看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p>  子偃坐在君位上,俯瞰群臣,但是卻一直愁眉不展的。變法的效果已經初顯,但是這是宋國自身體制上發(fā)生的變化,宋君偃想要招賢納士,所以早在變法之初便開出了很優(yōu)渥的待遇,只要你有一技之長,能治理地方也好,能領兵打仗也罷,能言善辯也好,擅于諫言也罷,哪怕是會制造器械或者改良農具的,這樣有著一技之長的人,宋國都會統(tǒng)統(tǒng)重用!

  但是,讓宋君偃倍感不解的是,這個招賢令好像沒什么用處啊,頒布下去反卻是應平平的。

  這是宋君偃回朝之后開的第一次大朝會,問題也是頗為嚴峻的,畢竟人才,乃是國之根本。沒有足夠的人才,宋國何以強國,何以變法,何以在未來的數十年之內與更加強大的秦齊楚三大強國爭霸?

  哦,對了,還有一個尚未胡服騎射的趙國,那也是一個軍事強國。

  李敖是相國,在宋君偃說出要商議的事情之后,腦子一轉,頓時站出來道:“君上,天下賢才不是這么好拉攏的。列國皆有招賢令,皆有招賢館,而天下賢才卻不一定為之所動,何以也?夫大國,人才濟濟,昔日齊王求賢,應者云集也!”

  “而我大宋,在天下人的眼中依然是嬴弱之國,是故,天下賢才雖然張望,看到了君上以及宋國上下想要變法強國之心,看到了君上想要招賢納士,以固國本之心,看到了君上求賢若渴之心,但是依然心有顧慮,所以駐足不前耳。”

  宋君偃聞言,點了點頭道:“既如此,何以讓天下賢才了解寡人欲強國變法,重用賢才的誠意?”

  李敖道:“君上,光是張貼招賢令是沒多大用處的。今天下賢才皆在諸子百家之中,他們學富五車,好高騖遠,凡天下強國的朝堂之上,皆是不缺乏諸子百家的身影!然則,不能得到君王的重用,譬如齊國的稷下學宮,便有著諸子百家的一大批賢才,學術鼎盛,卻無一不才華橫溢的,有一技之長者更是多如過江之鯽!”

  “如秦齊楚,大國也,列國士子皆是趨之若鶩地投奔,卻無一席之地。何以也?秦楚排外也!秦國雖然經過商君變法,但是在天下人的眼里,依舊是那個虎狼之國,秦國依舊是化外之地,秦國地處西北,邊陲之地,加上魏人肆意抹黑,所以不知情的關東士子也多不勝數的,所以在秦國的天下賢才并不多,投奔秦國的也多半是犀首(公孫衍)、張儀、魏章這些魏人!”

  “至于楚國,一向排斥外來的臣子。楚國的公卿大夫的勢力依舊強大,歷代楚王雖然有意提拔入楚的賢才,卻大多被奉為客卿,并不能得到重用。”

  “如此一來,天下賢才的出路,只能是三晉和齊國!天下列國,不必多說。燕國固步自封,沒有強盛國家的欲望;越國乃是蠻夷之地,偏居一隅,基本上沒有什么賢才會去那種窮鄉(xiāng)僻壤;中山國乃是趙國的國中之國,入中山國何不入趙國?更何況中山國本來就是鮮虞人建立的,并不被天下士子認可。”

  “而三晉之中,魏國是昔日的霸主國,聚集了大量的能臣名將,可惜魏王不能珍惜,或許是人才濟濟,挑花了眼,所以許多賢才也是在得不到重用的情況下,出走魏國的。”

  說到這里,李敖有些痛心地搖了搖頭,他本來是魏人,也希望回到母國去一展宏圖,但是當今的魏王實在是有些昏庸了,老眼昏花了。當然了,或許是被下面的人蒙蔽的,也或許是魏王一點都不在乎,還在整日地做著霸主的美夢,不可自拔。

  去過魏國,入仕魏國的人都知道,去了魏國你也不一定得到什么重用的。最多是做一個客卿,或者是做一個舍人,反正在朝堂上是沒什么話語權的,基本上跟一個游手好閑的人差不多。

  可以說,在整個天下列國之中,魏國是最怠慢賢士的地方了。每個國家的君王都是禮賢下士的,恨不得天下賢才都在自己的手底下做事,但是魏國偏偏不珍惜,在魏國出生的能人也不少啊,一個商鞅,一個張儀,一個公孫衍,還有一個戰(zhàn)功赫赫的魏章,但是魏國偏偏留不住這些大才!

  這些魏國人,去到了秦國,便是坑害了魏國!

  商鞅就不必多說了,通過變法讓秦國強大起來,有了進擊魏國的能力,幾次三番攻略河東,大破魏軍,多年來斬殺的魏軍士卒也不下二十萬。

  張儀更厲害了,后面憑著三寸不爛之舌,倒是讓魏國損兵折將,還丟城失地,把一個魏國坑害得不要不要的。

  公孫衍也指揮過河西之戰(zhàn),大破魏軍,斬首八萬,還生擒了魏國大將龍賈,戰(zhàn)功赫赫,對于魏國人來說卻是兇名赫赫的。

  商鞅、張儀、公孫衍這三個是讓魏人最痛恨的,后來的公孫衍還好說,還掛過魏國的相印(好吧,其實張儀也掛過,不過是作為間諜坑害魏國的),合縱伐秦。

  總而言之呢,魏人留不住賢才,尤其是那些心懷抱負,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他們是不論國界的,在這里混不下去,可以去別的國家混嘛!

  這就跟后世的公司一般,君王是老板,臣子是員工,員工得不到重用,不能升職加薪了,待遇不夠好了,也可以跳槽到另一家公司去的嘛,沒必要一棵樹上吊死!

  李敖又道:“韓國經過申不害變法,‘法術勢’用于吏治,削弱貴族勢力,大大的加強了韓國公族的權力,韓國重于吏治,所以對于臣子的要求極為苛刻,是以天下賢才稍有入韓出仕的。而趙國,內亂不斷,又處偏遠之地,民風剽悍,多能征善戰(zhàn)者,趙侯亦重用武將,所以趙國不會怠慢賢才,卻也不可能重用賢才!至于衛(wèi)、魯、薛這些小國,則只能生出賢才,不能留住賢才,因為他們沒有這個舞臺給賢才一展身手!”

  在這個時候,天下列國稱王的只有魏、楚、齊、越四國,楚國和越國不必多說了,本來是蠻夷國家,早就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很早的時候就稱王了。

  但齊國和魏國不一樣啊,這不,前幾年的時候,齊魏彭城相王,互相稱王。本來秦君贏駟也要來到彭城相王的,卻不料路途遙遠,又被有心人耽擱了,所以誤了時辰沒有相王成功。

  彭城相王,彭城可是宋國的地盤吶。

  在這個時候,趙國在位的還是趙肅侯,也就是趙武靈王的老爹,不過快死掉了。

  韓國是諸侯之一,是韓侯。

  宋國是公的爵位,可以稱之為宋君。

  所以天下人都承認了齊王、魏王稱王的事實了,沒辦法,齊魏兩國太強大了,沒有人敢聯合起來征討齊魏。而秦國也有這個實力稱王的,但是秦國一向被天下人看做戎秦,西北邊陲之國,因為秦國是與西北的戎狄混居的,身上自然而然地也流淌著戎狄的血脈了!

  但是,現在的人還不知道,在幾年后,將會發(fā)生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

  西元前323年,公孫衍為了合縱大計,發(fā)起“五國相王”。參與相王的有魏、韓、趙、燕、中山,從這年起,趙、燕、中山三國也開始稱王了。

  宋君偃道:“如此說來,天下賢才豈不是大多數都聚集到了齊國?”

  “正是!”李敖深以為然地道,“齊國歷代君王都禮賢下士,故成稷下學宮,諸子百家的學術也在稷下學宮里面發(fā)揚光大。今天下爭霸,百家也在爭鳴!而我大宋距離齊國很近,百家之賢才又何以不入宋?”

  “臣以為有幾個原因。一則宋國嬴弱,去年的時候還有滅國的危險;二則宋國處四戰(zhàn)之地,又多年來毫無進取之心;三則,亦是最主要的,便是天下賢才沒有看到我宋國君臣的誠意!”

迷惘的小羊羔

《桀宋》已經在創(chuàng)世中文網簽約了,大家可以放心收藏了。   羔羊在這里希望書友們相互轉告,幫忙廣告,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力量!求點擊、求推薦、求書評,各種求!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