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參見皇帝陛下,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在鄒普勝腔調(diào)分明的嗓音下,除了彭和尚外,其他各人皆口呼萬歲,行三跪九叩的覲見禮。
徐壽輝聽到‘陛下’的稱呼,又眼看著下面這些人行禮已畢,臉上不禁涌起一抹笑意,于是大聲開口道:“眾卿家免禮平身!朕何德何能?勞教主垂青,群臣不棄,現(xiàn)擁立為帝,建都蘄水,今遵行前言,汝等俱有封賞!”說罷,命陳友諒上前,宣讀冊封詔書。
“敕尊彭公(翼)為未來往生彌勒都教主,軍師,開府儀同三司,掌管蓮臺省,統(tǒng)領(lǐng)百官,正一品之職?!?p> “敕封鄒普勝為蓮臺省左丞相,太子太師,從一品之職?!?p> “敕封倪文俊為蓮臺省右丞相,上柱國大元帥,從一品之職?!?p> “敕封趙普勝為柱國左將軍,元帥府參軍,正二品之職?!?p> “敕封陳友諒為柱國右將軍,元帥府知事,正二品之職?!?p> “敕封……!”
陳友諒依次宣詔,參加這次起義的紅巾軍將領(lǐng)們,如況普天、李普勝、丁普郎、楊普雄、項普略、陳普文等全部授予了大小不一的官階和品秩,眾臣歡呼‘萬歲’的響聲聽起來更加嘹亮了。
叩謝已畢,太師鄒普勝出班跪倒,代文武百官上奏一篇徐壽輝順天承命,天完國社稷永固的表章,最后還提到‘摧富益貧’、‘輕佃租’、‘減稅糧’、‘安撫民心’等話語。
徐壽輝聽完大喜,笑著對他說,還是太師懂朕的心思??!于是賜鄒普勝二百金,其他文武百官各五十金,并命陳友諒立即起草詔書,馬上頒布執(zhí)行。
看到此處,軍師彭和尚不失時機地進言道:“陛下,天完國初立,疆域不過羅田、蘄水這彈丸之地,然董昂霄所率元軍固守蘄州,伺機而動;而湖廣、江浙等地,均有元廷重兵集結(jié),若要政權(quán)穩(wěn)固,新政廣泛實施,必先攻克蘄州,擴大根據(jù)地;再分兵急進,東征南略,突破元軍的封鎖線,占據(jù)長江中下游的富庶之地,魚米之鄉(xiāng),則天下成矣!”
“軍師之言甚是有理,您可與倪元帥商定作戰(zhàn)部署,以及何日起兵,朕都一切詔準!”徐壽輝話鋒一轉(zhuǎn)道:“而今,朕奉天承命,初登大寶,實不宜在此時妄談刀兵,恐有違祥和,于我朝不利!”
不待彭和尚再言,徐壽輝就接著道:“來人??!在崇圣祠外排擺筵宴,朕要犒賞文武百官和三軍兒郎,咱們是君臣痛飲,不醉不歸!”說罷,令侄子徐大有帶著親兵前去安排一切。
次日一早,彭和尚率領(lǐng)況普天、趙普勝等人前去崇圣祠朝駕,卻被徐大有拒之門外,理由是皇帝陛下宿酒未醒,正在酣睡中。
正當他們進退不得之際,恰巧碰上同樣前來覲見皇帝的倪文俊和陳友諒二人,便打過招呼,一同來到廟左的偏殿內(nèi),商議起軍事安排。
時將近午,徐壽輝才傳來詔旨,宣他們藏經(jīng)閣議事,朝見已畢,倪文俊上前一步道:“陛下,我等按軍師提議,準備兵分三路,于三日后攻打蘄州,現(xiàn)報請您定奪!”
“第一路:由軍師指揮,帶況普天、項普略、陳普文等眾將,率領(lǐng)三萬人馬,佯攻蘄州城的北門—雄武門?!?p> “第二路:由陛下親自指揮,與太師鄒普勝,及丁普郎、楊普雄等眾將,率領(lǐng)五萬人馬,強攻蘄州城的南門—鳳山門?!?p> “第三路:由末將指揮,與左將軍趙普勝,右將軍陳友諒、及李普勝等眾將,率領(lǐng)二萬人馬,偷襲蘄州城的水陸碼頭—水西門?!?p> 徐壽輝聽罷,心中十分不悅,惱怒彭和尚為什么仍將攻堅的任務(wù)交給自己?但他又記起昨日的承諾,只好把火氣平復(fù)下去,神情很不自然地同意了這份作戰(zhàn)計劃,并命令元帥倪文俊全權(quán)負責(zé)。
回到臨時住所,彭和尚仰天長嘆,道徐壽輝成不得大事,眾弟子紛紛詢問,他卻閉口不談,只是告知他們,待蘄州城破后,他便會上書徐壽輝,由況普天率領(lǐng)廬州的老部眾南略江西、廣東;由趙普勝、李普勝率領(lǐng)水軍兵渡長江,攻克AH;自己則率領(lǐng)項普略等弟子,東征杭州,盡量遠離這個是非將起的政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