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明末中興路

第五章 校場選兵

明末中興路 女俠獨孤雯 2149 2018-06-25 03:16:52

  王承恩得知崇禎向魏忠賢討要組建完全由外人組成的勇衛(wèi)新營的時候,不由的感覺到失望,更是感覺到了憂慮。因為這涉及到御馬監(jiān)龍驤四衛(wèi)和勇士營的利益和權(quán)益范疇。在這個當口,組建花費不算太,但也不算太小的五百人上下的勇衛(wèi)新營,很有可能因為財務(wù)上的問題把御馬監(jiān)的龐天壽向魏忠賢那邊兒推。按照王承恩的想法,驅(qū)逐宮內(nèi)的客印月等閹黨才是當下的當務(wù)之急,而練兵也好整軍也好,應該是要清除魏逆之后才進行的舉措。

  “新軍的事拖延不得,朕已得到天帝夢示警,兩年后的崇禎二年后金將入寇邊關(guān)。從軍官骨干團隊到基層士兵,兩年的時間建設(shè)一支新營已經(jīng)算是很緊張了。如果再耽誤幾個月的時間,那后果不堪設(shè)想。。?!睂Υ?,此時的崇禎似乎有些堅決的說道。

  看到王承恩似乎有些為難的樣子,此時的崇禎也知道有些事情不能一意孤行、單干蠻干,還是決定讓御馬監(jiān)的龐天壽及勇士營中的一些骨干出面參與監(jiān)督新營士兵的遴選。

  御馬監(jiān)的校場之上,果真有五千多名衣衫襤褸的平民少年交頭接耳亂哄哄的模樣,隊形也明顯不嚴整。在龐天壽親自領(lǐng)著上百人來回巡游喝斥維持紀律并督促規(guī)整之下,才最終讓這些來自京郊為主的平民少年們安定下來。

  龐天壽觀望著校場之上的這些少年們,皺著眉頭暗自思索著什么。其實早在剛剛迎接信王之前,王承恩就已經(jīng)與御馬監(jiān)的龐天壽互通消息,對重新掌控內(nèi)廷多少有一些把握,這才敢讓信王入宮繼位。此時的王承恩也感覺到有些奇怪,就湊到了龐天壽身邊。

  “這些人有什么問題沒有?”王承恩詢問道。

  “這里邊兒似乎真的沒有什么沙子,即便有,這數(shù)千人里也應該不超過百人,選入沙子的可能當不超過十人。咱家常出去采辦,平民什么樣兒,在貴人或者宮中呆過一段時間的人什么樣兒心中還是有譜的。這些孩子大多面多菜色、眼神中也多透露出茫然。。?!饼嬏靿鄣恼f道。

  聽到這樣的話,王承恩就感覺到了一絲不好的感覺。心想以那魏忠賢的性格,怎么可能在這件事情上如此的配合?怎么可能只加這么點兒沙子?難道他不知道很多依附他的親信都未必可靠么?真有信心叫上幾個少年住上幾天講幾句話,或者扣押住幾個家屬就能讓人心完全沒有問題?如果不是魏忠賢良心發(fā)現(xiàn),那就必然是圣上在其他方面許以魏忠賢重利,才會有這樣的事了。

  想到這里,王承恩更覺得情況有些不妙,因為如果所猜不錯,那就是納魏忠賢那幾個美人為妃才會有這樣的事了。明代嬪妃制度并非古時候那樣復雜,并沒有嬪這一級,只要是被圣上臨幸并且得到準許就可以直升為妃了。

  此時的崇禎身著按照事前說好的辦法身著御馬監(jiān)尋常太監(jiān)的便服也在這些少年當中巡游維持紀律。這些兵源給自己的感覺是那魏忠賢的確沒有耍什么滑頭,確實都是貧民家的子弟,可是給人的感覺卻并不怎么樣。身材普遍瘦弱不說,紀律性似乎也不怎么樣,時常有人說說笑笑交頭接耳。似乎遠遠沒有自己穿越前軍訓的時候那些學生像樣。不過仔細想想也就淡定了,沒有經(jīng)歷過長期現(xiàn)代義務(wù)教育中的紀律訓練和隊列訓練的人,可能也就是這樣一群人吧。或許是自己的期望與要求有些太高了?在一個王朝末期的都城附近的尋常平民人家中選兵,就算是適齡少年人當中十選一的標準,又怎么可能單純依靠選兵選出雄師勁旅來呢?此時的崇禎沒有太過相信自己是一名軍事天才,怎樣選人還是參考了御馬監(jiān)一些勇衛(wèi)營軍官們的說法的。

  當然,怎樣選兵自己也有桿尺子,有理的就聽,沒理的就當耳旁風。最終只把握住了這樣兩個還算有理,提的人也比較多:第一是身長,也就是身高比較高的人。平民當中那些同等年齡比較高的,尤其在這個年紀就與成人差不多身高的并不僅僅擁有身體上的優(yōu)勢。往往還會因為身高帶來先天的心理優(yōu)勢,對于一支軍隊來說,這是非常有利的。回想起穿越前班里面一些體育委員和班霸們的情況,這個道理兩世為人的“崇禎”很容易就明白了。

  第二,就是聽話和內(nèi)斂,也就是內(nèi)向不張揚。那些當長官們走過,一點兒敬畏之心都沒有干預抬頭看的高個是不能要的,交頭接耳似乎一點緊張感都沒有的人是不能要的。因為又高大又外向的人,刺頭兵、霸王兵的可能性極大。非常人而不能馴服。而世上岳飛不常見而庸人常見,能夠讓平庸的人有效操作的兵法才是好兵法。

  此時崇禎還聽說自從戚繼光因為《練兵紀實》和《新書績效》發(fā)達之后,民間有無數(shù)效仿者,提出的練兵訓練之類的私貨兵法不一而足。但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最有操作性的就是這兩條---如果不是依靠實戰(zhàn)或者實戰(zhàn)的壓力來檢驗的話。如果真按照某些私貨書生的那種選兵法,恐怕一千個人里也沒有一個符合要求的。要選上數(shù)百人,恐怕要把一個省的適齡兵員全都縷個便了,那是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

  就這樣,按照這兩條標準,花費了不少功夫之后崇禎才從這數(shù)千人中點出三百個看起來沒怎么說話或者交頭接耳過,身高又比較接近成人,而且看起來沒有虛報年齡的人。其余二百多人,崇禎覺得自己還是不能顯得太過獨斷專行,多少要給掌握重權(quán)的御馬監(jiān)那些人一點兒面子才行,因此剩下的選拔崇禎只負責觀看把關(guān)。主要的事兒就直接交給龐天壽、王承恩等人親自負責了。

  然而在選出這五百名還算靠譜的少年之后,此時的崇禎才發(fā)現(xiàn)一些沒考慮周全的問題擺在眼前了:自己要不要跟這些人同住在一起。這五百人中的軍官又何來呢?回想起自己在學校和軍訓時的一些情況,人顯然是需要有效的管理和組織才能維持哪怕基本的紀律,就算是偏老實一些的孩子也是如此。而且管理顯然也是一門學問,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