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前文。
光確定下西行軍將領(lǐng)還不行,眼下最著急的還是趙國正在遭受的軍事壓力,急需楚國的支援。誰可以勝任北伐救援軍的將領(lǐng)呢?
擺在楚懷王面前的還是那兩個選項,劉邦和項羽。但劉邦已經(jīng)派去西征了,顧不上北伐了,那就只能選項羽了。楚懷王百般避諱項羽,他不能再掌握兵權(quán)了,不然自己的地位就會變得很危險??墒浅淹跻粫r又找不到可以代替項羽的將領(lǐng)。而此時此刻,有一個人幫助了楚懷王,發(fā)現(xiàn)了一個了不起的人,找到了在懷王之約兩線作戰(zhàn)的戰(zhàn)略里可選人員的第三個選項。這個人是高陵君顯。
高陵君顯是宋義出使齊國的時候路上碰到的齊國使者,兩人馬上相遇互相施禮寒暄,宋義問:“君可是要到項梁軍中?”
高陵君顯點頭說道:“是?!?p> 宋義勸道:“君若是信我,那就慢點走,最近項梁要打一場大仗,但是他的軍隊松散懈怠,項梁也是驕傲輕敵,君若是現(xiàn)在去了,很有可能會被他們的戰(zhàn)敗所牽連?!闭f完,宋義就走了,留下高陵君顯一個人在原地沉思,心里很糾結(jié),宋義說得很玄乎,到底對不對呢?再一想,就算宋義說的不對那又能怎樣?慢慢走就慢慢走。果不其然,高陵君顯到達楚國時,楚懷王已經(jīng)遷都,項梁確實兵敗身死。因而,高陵君顯在彭城向楚懷王推舉宋義當(dāng)大將,說這個人在戰(zhàn)斗還沒打響時就能預(yù)料到戰(zhàn)斗結(jié)果,這是個軍事奇才啊,他可以統(tǒng)領(lǐng)北上救趙的兵馬。楚懷王當(dāng)即同意,楚懷王所看重的并不是宋義的軍事才能,而是他終于找到了一個可以代替項羽的又拿得出手的大將了。
楚懷王的基調(diào)定了下來,任命宋義為北上救趙軍隊的統(tǒng)領(lǐng),號“卿子冠軍”,對于項羽,楚懷王又不能愛答不理,還是要用,但項羽也只是作為副將出征。
叔父之死,兵權(quán)被奪,被楚懷王屢屢穿小鞋的項羽心中本來就很憋屈,但是讓項羽憋屈的還在后面。
宋義統(tǒng)領(lǐng)大軍離開了楚懷王的視野后,就駐扎在了安陽,這一駐扎就是四十六天。若說這四十六天是為了做修整,那也情有可原。但卿子冠軍宋義整天與齊國的使者來往,好酒好肉,暢談許久。而這時的楚軍面臨什么問題呢?時值深秋,一場秋雨一場寒,將士們都冷,而且糧草供應(yīng)跟不上了,不少人都在忍饑挨餓。項羽看不下去了,項羽是一個體恤士兵的好將軍,他最見不得自己的士兵受這種折磨了,于是跑到中軍大帳對宋義說:“上將軍,人常言‘救兵如救火’,我們既然是拯救趙國,那就應(yīng)該火速前往,為何在這里停滯不前呢?”
宋義懶洋洋地斜了一眼項羽,說道:“我們的目標(biāo),是攻秦,趙國救不救的與我們關(guān)系不大,反正他們也撐不了多久了,我們到那也是徒勞。倒不如看秦與趙先斗,秦國打敗趙國后,必然馬乏兵疲,到那時我們趁虛而入,秦軍一觸即潰?!边@就把項羽給打發(fā)走了。打發(fā)走了項羽還沒完,宋義還在軍中下了一條明令:軍中如有兇猛如虎,貪婪如狼的人,一律殺之。很明顯,指的就是項羽。項羽心里也很氣,讓項羽更氣的是,宋義不但不管軍中糧草吃緊的情況,還在和齊國的使者高談闊論,山珍海味無一不有。宋義和齊國交好其實是為了給自己的兒子宋襄找一份工作,雙方談得很融洽,齊國方面也同意讓宋襄擔(dān)任他們那里的國務(wù)大臣,宋義更高興了,又和齊國使者把酒言歡了好長時間。
要知道項羽是恨齊國的,因為當(dāng)年項梁兵敗身死時,齊國的田榮袖手旁觀,而且之前項梁還救過田榮,這讓項羽很不爽。項羽召集了自己的親信將領(lǐng),說道:“趙國是我們的盟友,盟友有難,我們卻視而不見,這對嗎?我們的士兵忍饑挨餓,忍受寒冷,而上將軍卻整日好酒好肉與齊國的使者高談闊論,一點也不把我們放在眼里,這是一個好的主將應(yīng)該干的事嗎?說什么秦國與趙國先打,我們作壁上觀,等到秦國滅了趙國,我們趁虛而入。怎么可能!秦國若是吞掉了趙國,它的勢力會更強大,我們將更難對付。為今之計,只有殺了宋義,立刻啟程援救趙國!”周圍可都是項羽的親信,當(dāng)然都支持項羽。就這樣,翌日早晨,項羽帶著劍,領(lǐng)著自己的一干親信來到中軍大帳,不等宋義開口問,項羽提劍就把宋義的腦袋砍了下來,當(dāng)即血濺五步。項羽拎著宋義的腦袋,對眾將說道:“宋義私通齊國,意圖不軌,懷王密令我誅殺之?!北娙水?dāng)然明白密令什么的都是假的,但項羽這么大的本事,誰也不敢惹,于是都屈服了項羽。范增站在一旁,先是搖搖頭,接著又輕輕地點了點頭。項羽命令季布到彭城告訴楚懷王這件事,自己領(lǐng)兵繼續(xù)援救趙國。
楚懷王得知了這個消息,也暗暗為宋義惋惜,可他現(xiàn)在也奈何不了項羽,只好順從項羽,讓項羽當(dāng)了上將軍,范增為副將,領(lǐng)兵救趙。
巨鹿城外,諸侯的援軍筑起了高高的營壘,時刻注意著巨鹿的變化。其中有張耳的好朋友陳余和兒子張敖,還有一些別的諸侯。他們都不敢輕舉妄動,但是張耳在城中看不下去了,于是從自己的朋友陳余入手,派了兩個將軍來到陳余營中,質(zhì)問陳余為何不出兵。陳余也很無奈,自己不是不想,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兩人不信,要求陳余必須出兵,以證明自己對君主的忠心和對朋友的義氣。陳余沒辦法,只好派了五千人,由這兩個將軍帶領(lǐng)著,殺入秦軍的包圍圈,但是進去了就再也沒出來。
諸侯們更害怕了,誰也不敢動。他們把希望寄托在楚軍身上,希望楚軍能夠帶來新的轉(zhuǎn)機。
項羽所要面臨的問題,最麻煩的就是人數(shù)上的劣勢。項羽帶著八千江東子弟兵,素質(zhì)自然沒的說,但是對方的秦軍總共有二十萬啊,這怎么打?但這個問題難不住項羽,項羽還很年輕,今年才二十五歲。年輕人的思維比較跳脫,也比較大膽。一個大膽而空前的計策在項羽的腦中形成了。
清晨,冷風(fēng)呼嘯,卷起滿地的落葉,晨輝還未灑下,空氣濕冷無比。項羽早已經(jīng)穿戴整齊,站在點將臺上。不遠處,還未凍結(jié)成冰的河水翻騰著,呼嘯著,肅殺之氣蔓延開來。項羽望著遠處已經(jīng)可以看到大體輪廓的巨鹿城和黑壓壓的秦軍,大聲說道:“將士們!我們都是楚國的勇士,秦國曾經(jīng)打敗過我們,那是我們的恥辱!今天,我們終于有了反擊的機會,為了國仇,為了家恨,每個人都要奮勇殺敵,怯懦者一律斬首!記住,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下面的將士們揮拳高喊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項羽滿意地看著士氣高漲的軍隊,揮手示意大家安靜,發(fā)號施令道:“傳令,過河后將所有的船鑿沉,所有的鍋砸碎!”將領(lǐng)們一個個面面相覷,不知所云,士兵們更是不明所以,只有站在項羽身后手持方天戟的韓信聽明白了項羽的意思,深深地佩服項羽此計之高明。項梁戰(zhàn)死后,韓信隨著亂軍回到彭城,成為了項羽的麾下,現(xiàn)在是項羽的執(zhí)戟郎中,相當(dāng)于親兵隊長的角色。韓信看出來了,項羽這是要自斷后路,讓楚軍明白,這場戰(zhàn)役,只能贏,不許輸,一旦輸了,那就是死路一條。這樣,每個人都會在戰(zhàn)場上拼命,以一敵百。
項羽令英布和蒲將軍先渡河。這兩個人都是悍將,且率領(lǐng)的隊伍都是精銳之師。這也是為了防止如果先讓力量弱的軍隊過去直接被敵方消滅的危險。英布和蒲將軍順利渡河,而且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秘密——秦軍用來運輸糧草的甬道直接暴露在楚軍面前了。(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