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淵源
一反其它小說和影視劇中繼母與嫡女必成仇敵的常態(tài),謝含嬿剛剛嫁入國公府時,非但不曾苛待先夫人留下的一雙兒女,反倒將盧解憂視同親女,捧在手心里護著寵著。
她初入府時,盧解憂才三歲,見人便躲,怯怯地像只貓兒。
老婦人不待見這正妻所出的孫女、趙國公疲于應付官場往來又無暇顧及,方氏自不必提,而那庶出的一雙姐妹更是各有各的叵測心思。
謝含嬿那時也還小。
小得不知人心叵測、不知世間疾苦。
那時她也才是十五歲的姑娘,春蠶弱柳,韶華未艾。
沒有孩子,卻正是母性充盈的年紀。
于是她便將盧解憂養(yǎng)在身邊,手把手教她讀書知禮,教她琴棋歌賦;夜夜哄她入睡,病時衣不解帶照顧;每逢入夏便采來薄荷葉,瀝了紅糖水,親手給她做涼糕。
那時謝含嬿也不過及笄之年。
便開始在婆母和平妻方氏當中艱難周旋。
幸而,也把盧解憂帶在身邊,安安穩(wěn)穩(wěn)養(yǎng)到了六歲。
那是謝含嬿,在國公府最無憂慮的三年。
也是盧解憂一生中最難忘卻的日子。
可也是這一年,那些曾如琉璃般剔透的美好,皆在一場令人心寒徹骨的謀算里,摔碎得面目全非。
謝含嬿有孕,老夫人發(fā)難。
逼迫她在腹中胎兒,和六歲的盧解憂中間,二者擇其一。
其實趙國公府莫過于帝京高門的典型——
外頭瞧著錦繡風光,內(nèi)里卻是敗絮其中,腐朽潰爛腌臜不堪。
老夫人乃是老國公正妻,又是積年的老封君,素來甚重。而現(xiàn)任趙國公盧儔卻只是記在老婦人名下的妾生庶子,一貫對這位嫡母倚仗又忌憚。
老夫人膝下無親子,故而才便宜了盧儔一庶長子得以襲爵。
她是尊榮慣了的人,哪怕盧儔襲了爵,仍是死死拿捏,不肯將國公府大權拱手分毫;
而盧儔權勢日盛,羽翼已成,雖有孝字壓身,卻又豈肯再受旁人轄制。
于是就在盧儔娶妻之時,二人又生了齟齬——
老夫人替他定下了綏陽方氏的內(nèi)侄女,在養(yǎng)子面前,也隱隱透過幾回意思。盧儔從來都是不顯山不露水的溫順應下,不曾有多熱切,卻也并未明確表示過反對。
可未曾想,就在老婦人剛給娘家修書一封準備兩家商議婚事之時,才有人驚惶來報——盧儔早已搶在前頭,三媒六聘向太原王氏嫡次女提了親!
雙方早已換了婚書合了八字,六禮行了三禮,就只差了圣上一紙賜婚詔書。
這分明是在打老夫人的臉、打綏陽方氏的臉!
老夫人雖震怒,卻也深知,盧儔娶王氏已是板上釘釘,再鬧也是徒勞。
可若是沒了趙國公府這個龐然大物助力,她的母家、綏陽方氏日漸凋零,族中又無得力子弟,只怕過不了十年八載,便就真的就只剩下個徒有其表的空架子了!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心一橫,便搶在王氏前頭,將侄女送上了大醉酩酊的盧儔的床。
盧儔不得已,只得在迎娶王氏當日,同時將平妻方氏迎進了門。
方氏嫵媚,像支嬌滴滴的小白花,最會討男人歡心。
憑著精明手腕,她竟在國公府中步步站穩(wěn)了腳跟,甚至還搶在正妻前頭,生育了一子兩女。
本就是平妻、又恃寵生嬌,再加之老夫人偏縱疼寵——這位方夫人的存在,就連當年的元配王氏都受夠了磋磨,更莫說謝含嬿一個續(xù)弦的新婦。
如今為了腹中的孩子,老婦人頭一回,喚她去了正堂。
這一段揪心的場景,曾在原著中這般寫道——
“謝含嬿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日,沒有暖爐,沒有大氅,二月春寒料峭,她懷著三個月的身子站在輝煌的冰冷的令人不寒而栗的正堂之下,渾身發(fā)著抖,手心全是汗。
一抬頭,便是老夫人攬著方氏,高高在上,輕蔑冷笑。
她不明白,為何烏鴉插上雞毛便可裝作了鳳凰,而謝氏嫡女,卻卑賤如塵埃?!?p> ……
冬藏
這對半路母女是真的虐,小冬構思之初,謝含嬿就是個被封建權利壓垮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