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作為藥材小商販的我,常年在云南的大山里,走鄉(xiāng)串戶地收購中草藥,后在別人的介紹下,來到了莽人居住的刀寨山。
刀寨山與越南接壤,非常偏僻,這里的大山,海拔很高,經(jīng)常籠罩在云霧之中,山里的當歸、三七、五味子等中草藥,比其它地方的質(zhì)量更好。
那時候,莽人的日子,過得很艱難,但他們勤勞勇敢,赤著雙腳,能在森林中健步如飛,采藥對他們來說,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
我給出的收購價格,還算誘人,莽人紛紛利用閑暇時間,去山里采來藥,曬干以后再賣給我,我為了收到盡量多的草藥,在刀寨山暫住了下來。
莽人的聚居區(qū),到處都是茅草屋,條件十分艱苦,好在他們的民風淳樸,與人為善,我還是堅持了下來。
一來二去,我與很多莽人,慢慢地熟稔了,并開始對一個名叫“麂娃”的老年男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麂娃七十多歲了,身體依然健朗,與很多年輕人一樣,經(jīng)常背著藥草來賣。
單獨見麂娃,是在他的家里,他正在編篾桌。麂娃的身材不高,皮膚黝黑,手上和腳底,全是一層厚厚的老繭。
麂娃的裝束,與其他莽人男子無異,頭上包著黑布,上身穿著一件破舊的粗布對襟短衣,下身套著又臟又舊的黑色褲子,一年四季都赤著腳。
在他的家里,我看到了很多竹子用品,什么竹碗、竹杯、竹勺、竹籃等,到處都是。
聽別人說,麂娃的妻子風濕嚴重,幾乎干不了什么活,他的女兒出嫁了,兒子又要養(yǎng)一大幫孩子,妻子的日常料理,全由麂娃一人負責,他在整個莽人部落中,都算得上相當困難的了。
好在麂娃的身體還行,除了照顧妻子,還自己種莊稼,偶爾也幫別人干點活,兩老口的日子,勉強也還過得去。
不瞞大家說,我最先的時候,之所以對麂娃感興趣,是因為他的名字。
開始時,麂娃根本不給我講,直到三年后,我與刀賽山的莽人都很熟了,我經(jīng)常請老年男子喝酒,當然也包括麂娃。
最后,在我的努力和糾纏下,麂娃才答應帶我去一個地方。
到了一個峽谷,當麂娃指著相鄰的四個土堆說,前三個依次是他的父親、母親、母虎的墳墓,最后一個是他雙胞胎弟弟的衣冠冢時,我不由大為震驚。
接下來一段時間,我白天收草藥,晚上則來到麂娃的茅草屋,在他家惟一一件像樣的家具,也就是他自己編制的篾桌前,我倆坐在竹凳上,一邊用竹筒喝酒,一邊聊天。
山里的夜晚,百無聊賴,在如豆的油燈前,麂娃借著酒興,將他一家與弟弟的故事,終于向我和盤托出。
聽完以后,我坐在那透風漏雨的茅草屋里,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決定想將這個匪夷所思的故事,講述給更多的人聽。
當時還忙,直到后來,我不再收草藥,離開了刀寨山,心情平復以后,才找到一個喜歡寫作的熟人,將這些故事轉(zhuǎn)述出來,請他幫忙記錄、整理和潤色以后,現(xiàn)在才公之于眾。
故事發(fā)生在一九二六年,莽人部落還散居在森林的洞穴里,他們不會種菜,也不會養(yǎng)雞、養(yǎng)豬,基本上過著原始的采集和漁獵生活。
由于洞穴太小,當麂娃的媽媽快要臨產(chǎn)時,爸爸立即用芭蕉葉和竹子,在巖洞外隱蔽的地方,搭建了一個簡易的窩棚,專門供妻子生孩子用。
春天的一個深夜,麂娃的媽媽,站在火塘旁邊,生下了一個男孩。
當爸爸手忙腳亂地收拾好窩棚,將尚未取名的麂娃,用家里惟一的獸皮,一張寬大的馬鹿皮包裹起來時,妻子又陣痛起來了。
讓爸爸大感意外的是,妻子又生下了一個男孩。
看到這里,爸爸只得心事重重地,將雙胞胎兒子都包扎在馬鹿皮里。爸爸收拾干凈后,又安頓好昏迷的妻子,然后焦灼不安地在窩棚外,走來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