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馬的視力較差,在沙漠上遷徙,主要還是依賴聽覺和嗅覺。
闃寂的沙漠上,動物發(fā)出的各種聲響,都會傳得很遠,這給視力不佳的野馬群,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野馬通過嗅覺,還能辨別大氣中微量的水汽,來尋覓沙漠中的水源和草料。
征服者多次穿越巴丹吉林沙漠,除了爛熟于心的大湖泊,還總結(jié)出很多尋找小水源的經(jīng)驗。
只要發(fā)現(xiàn)沙漠中,有白鹡鸰、黃鹡鸰、灰鹡鸰等活動的身影,它就知道附近有泉水等水源了。
大的湖泊,當然更不用說,上空一般都有鷗鳥、鷺鳥等水鳥盤旋。地上呢,由于野駱駝長期去飲水,早已形成了一條明顯的,被稱為“駱駝小道”的小路。
征服者關(guān)注湖泊,除了飲水,還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作為路標,使野馬群不致于迷失方向。
要尋找草料,那更簡單了,循著蒙古百靈的叫聲去就行了。
蒙古百靈,是這片沙漠上最出色的歌手,這個季節(jié),是雄鳥的婚飛時間。遷徙途中,征服者經(jīng)??梢钥匆姡埒B突然像發(fā)射火箭一樣,垂直地沖入云霄,變成一個小點以后,才停下來,在空中傾瀉出嘹亮甜美的歌聲。
沙漠太寂寞單調(diào)了,在能見度很好的天氣,蒙古百靈激情的婚飛表演,動聽的歌聲,總是讓野馬迷醉。
有一次,征服者和野馬群聽到了頭頂?shù)奶旎[之音,這是蒙古百靈的歌聲,音色純凈得像藍色的天空,不染一絲纖塵。
猝然之間,鳥兒像石頭一樣,從空中掉落下來,嚇了它們一跳。
征服者好奇地帶著野馬群,找到百靈掉落的芨芨草叢,一對百靈鳥飛了出來,大家才知道,鳥兒還健在,并沒有摔死。
后來,征服者還知道,凡是蒙古百靈落下去的地方,都有大片的草叢,可供野馬群采食。
野馬最省心的辦法,就是跟在野駱駝群后面,慢慢地走了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上,生活著很多野駱駝,它們與普氏野馬一樣,起源于馬鬃山附近,然后流散到了各地。
這些雙峰野駱駝,頭骨狹長,四肢細長,圓錐形的駝峰,與家駱駝的比起來,短小很多。
由于長期在沙漠上生存,它們進化出適應沙漠生活的身體構(gòu)造:具有雙重睫毛和雙重眼瞼,能阻止風沙對眼睛的傷害;鼻孔中有可活動的瓣膜,在沙塵彌漫時,可自動關(guān)閉,從而阻止風沙進入鼻腔;耳朵內(nèi)有很多絨毛,也能阻擋風沙侵襲;扁平的腳掌上,有海綿狀的胼胝墊,具有很好的隔熱作用,它們在灼熱、松軟的沙地上行走,不致于燙傷和下陷。
長期在缺水的環(huán)境中生活,野駱駝靈敏的嗅覺,除了能探知水源,還能預知沙塵暴。
野駱駝在惡劣的沙漠環(huán)境中,能夠幸存下來,還源于血液具有抗脫水的特殊功能,背上聳立的駝峰,存貯著很多脂肪,幾天不進食也沒問題。
它們不愧是沙漠上的“苦行僧”,白刺、堿蓬、鹽穗木、鹽爪爪、鹽生草、駱駝刺等,這些要么頂尖帶刺,要么又咸又苦的植物,牛、羊等食草動物碰都不碰,卻是它們賴以為生的草料。
食物嚴重缺乏時,野駱駝為了生存,甚至會吃自己的糞便,或者其它動物的尸體。
就這樣,堅毅的野駱駝,生存在最惡劣的環(huán)境中,喝最難喝的咸水、堿水,吃最難吃的粗糲草料,卻頑強地幸存下來,不能不說是動物界的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