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代言情

只得徐妃半面妝

第三十六章 蠟鵝

只得徐妃半面妝 玉米煮花生 4681 2018-05-30 11:47:39

  也許真的是年邁體衰,也許是初春反復無常的氣候,在天空又降下綿綿細雪,凍傷新芽淺草時,武帝染上了寒疾,重新臥病在床。

  等殿中醫(yī)師奉上烏漆漆的藥汁,武帝卻被撲面而來的苦腥氣味嗆得眉頭緊皺,“里頭放的什么?怎么聞著像大黃?”

  那醫(yī)師不敢隱瞞,“是,陛下圣明,正是大黃。因陛下是陽邪入里,手足潮熱,所以用此快藥?!?p>  其實大黃此藥最忌年高體虛者服用,可武帝雖然年高,身體卻還強健,此次病倒,正是火煩過剩,內熱積聚,以至氣上搶心,加上武帝向來愛用快藥,所以醫(yī)師才敢使用此方。

  武帝聽了這話,明白自己的身體并無大礙,病中郁氣就消散不少,接過藥碗一飲而盡,身邊的俞三副趕緊遞上茶水給武帝漱口,又奉了冰糖給武帝含化消苦。

  武帝靠在堆砌起來的軟枕上,望著窗外時急時緩的輕雪,連口中冰糖是何時化盡的也不知道,只是身體卻覺得好受不少,“三副啊,你說,我是不是老了?怎么總是生病呢?”

  俞三副看著武帝蒼蒼白頭上隱約不可見的幾根黑發(fā),和臉上一日深似一日的皺紋,抵死不肯說實話,“陛下春秋鼎盛,何出此言呢?不過,陛下這場病來得著實奇怪,明明昨夜安寢時還好得很,怎么今日一早就病得如此嚴重?奴倒以為,未必是陛下老了,而是有人想讓陛下覺得自己老了?!?p>  武帝心里咯噔一聲,立時看向了俞三副,“你說什么?”

  俞三副看見醫(yī)師已經退下,便向武帝近旁道,“陛下不是讓人盯著點兒太子嗎?”

  武帝聽見太子,心更往下沉,“太子又做了什么?”

  俞三副嘆了口氣,“這話奴不好說,今太子身前近侍二人,都有要事稟報陛下,正在殿外等候,陛下不妨聽他們說說。”

  武帝傳召進來的,正是鮑邈之和那個懂些風水的年輕內侍。

  此二人見了武帝,都撲通跪下請罪,“奴等知情不報,請陛下恕罪?!?p>  武帝急切地抬手,“別拜了!究竟什么事?倒是快說啊!”

  那年輕內侍就先膝行上前,“此事都怨奴多嘴。奴出身行喪之家,略懂些風水,當時看了貴嬪陵墓,就對太子說,此地對陛下有益,著實是塊好地??烧l知,誰知太子一聽,竟然不大高興起來。。?!?p>  鮑邈之接過話頭,語氣懇切中帶著悔恨,“太子回來以后就命魏雅請來楊道人,關了門密談,當時奴在殿外,隱約聽見什么符紙啊,蠟鵝啊的,這不明擺著是厭勝之術嗎?這樣的大忌諱,奴也不敢再替太子隱瞞,所以思前想后,還是來稟報陛下?!?p>  符紙?zhí)胰艘活惖膮拕俣嗍勤吋軆吹谋傩爸?,太子若想燒埋起來為貴嬪祈福,那雖然違制,到底也是好意。

  可武帝一聽到蠟鵝兩個字,就不得不五臟震駭,心神靡寧。蠟鵝此物,長約七寸,顧名思義,是用蜜蠟制成的,所以能依靠蜜蠟所帶靈性,行巫祝詛咒之事。加上鵝為長項,多用來詛咒長輩,可太子是長子,他的長輩,就非武帝莫屬了。

  見武帝震驚地張大了嘴巴,俞三副更是要添油加醋,“陛下不記得了?那楊道人就是當初給太子看地的道士,此人顯然心術不正,蠱惑太子啊。事到如今,奴也不好再為太子分辨,還請陛下圣裁。”

  武帝因蒼老而骨節(jié)碩大的手上爆出根根青筋,刺啦一聲,竟生生把身下錦被給扯出幾道口子,露出里面雪白綿軟的鵝毛,“把楊道人抓來!我要,我要親自審訊!”

  俞三副低下頭,露出無比擔憂的表情,“陛下病體未愈,恐怕不宜吹風。。。這。。。”

  可在看到武帝決絕狠厲的眼神后,只得上前服侍武帝起身,“是,起駕文德殿!”

  楊道人是有定居之處的正經修行,所以很快就被抓進宮來。不過他心里清楚所謂何事,也不太慌張,盡量鎮(zhèn)定地走入了文德殿。

  可當看見暴怒的武帝時,楊道人心里難免不安起來,“貧道見過陛下,不知今日請貧道前來,所為何事?”

  武帝還不能分辨蠟鵝的真假,便先壓住了怒氣,“我聽說你為太子行壓勝詛咒,可有此事!”

  楊道人聽見果然是東窗事發(fā),忙拱手道,“貧道確實是在貴嬪陵前燒埋過幾張符咒,但都是求平安喜樂,早日升仙的善符,絕無詛咒之事?。”菹氯缛舨恍?,可派人到貴嬪墓東八腳之處查驗。只是近日雨雪霏霏,怕符咒早已化在地里了。”

  武帝聽見這話,心里多少安定了些,臉色也好了不少,“既然如此,三副啊,派幾個人過去查看?!?p>  俞三副就看向了自己的義子原安,“原安,你帶幾個得力兵士,快去快回!”

  見原安出門,又舒了一口氣,“嗨,奴就說以太子的仁孝,絕不會做如此勾當,肯定是鮑邈之他們聽走音了,如此陛下也能安心了?!?p>  武帝卻不像俞三副這么樂觀,他禁不住想起了太子選的第一塊墓地,丁貴嬪死前目無君父的表現,柔弱的心腸,甚至于太子是否能抵抗虎視眈眈的兄弟,各懷心思的權臣士族,久戰(zhàn)不休的魏國,和更多更多平日想不到的事情。

  幸而丁貴嬪的寧陵離皇宮又不過十幾里地,原安一行快馬加鞭,再加上翻土的時間,左右不到一個時辰就折返回來,適時地打斷了武帝的冥思,送來了武帝最害怕的消息,“啟稟陛下,奴等在楊道長所說地方,挖出了蠟鵝和幾張破碎符咒!”

  楊道人哪里能料到此等禍事,當下再也保持不了身段,立刻跪倒在地,喊起冤來,“陛下,若有此事,絕非貧道所為??!這一定是小人栽贓陷害太子啊!”

  武帝卻根本沒有看楊道人,他想起太子的第一塊地也是此人定下的,更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當下扶著俞三副,瞇著昏花的老眼走下玉階,不敢置信地湊近了還帶著雪泥的蠟鵝,蜜蠟特有的光澤讓他的眼睛疼得更厲害,其中隱隱泛出了淚光,“逆子!逆子!這也是個逆子!來人!傳召徐勉袁昂朱異!”

  說完又看向原安和那幾個兵士,“你們勘察有功,下去各領五百賞錢,不過此事不可聲張,尤其不要讓東宮知道?!?p>  原安雖然當時應答下來,卻早看見義父的眼神,哪還有不明白的。等出了殿門,一面派人去請三位重臣,一面吩咐消息不可走漏,自己卻悄悄往東宮而去。

  武帝喚來的三位重臣,一個中書令徐勉,一個中撫大將軍袁昂,一個中書舍人朱異,都是身居高位,一言九鼎的卿相。

  其中徐勉朱異兩位‘當朝宰相’自不必說,那袁昂卻已經快七十歲,雖說因著忠節(jié)功勛累加高官爵位,卻到底年邁不能勞累,是許久未曾入宮議過事的。

  所以徐勉朱異一瞧見走路已有些打顫,卻堅持不用拐杖,不扶侍從的袁昂,就知道發(fā)生了動搖國本的大事,兩個老冤家竟心有靈犀地看了對方一眼。

  袁昂年紀雖然大了,眼睛卻還靈光,自然看到了跪在地上的楊道人,和內侍手中的壓勝蠟鵝。

  他是武將出身,性子難免急躁,當下就先一步向武帝拱手,“不知陛下命老臣前來,是何要事?”

  武帝背過身去,閉上了眼睛,“廢立太子之事?!?p>  三個人聽見武帝如此直言不諱,都在立處楞了一下,又異口同聲道,“請陛下三思!”

  武帝轉過身來,就看見袁昂老而彌堅的眼神,“陛下!廢立太子乃是動搖國本的大事,總不能無緣無故,當今太子仁善有為,臣想不出任何行廢立的理由!”說著一指內侍手中的蠟鵝,“若是為這些無關緊要的事情,臣當以死諫之!”

  朱異和徐勉聽見袁昂的暴脾氣,都暗自替他抹了一把汗。

  武帝卻沒有絲毫怪罪的意思,而是雙眼發(fā)紅地看向俞三副,“太子做出的事情,我都說不出口。三副,你跟袁將軍講講吧?!?p>  俞三副看見袁昂射來的目光,卻沒露出絲毫破綻,而是恭敬中帶著無奈憐憫的開了口,“回袁將軍,太子屢次在貴嬪墓地選定上做手腳,行的都是妨礙陛下的不孝之行,可陛下并未怪罪。誰料今日陛下忽然重病,奴等都覺怪異,將太子寵信的道士抓來一問,竟從寧陵挖出這些東西來,又有太子近侍口供,人證物證俱全,所以陛下才動了怒?!?p>  說罷看見袁昂懷疑蔑視的目光,這才話入正題,“奴雖是個下等人,卻也暗自敬佩太子的善行孝道。近日太子行事一反常態(tài),奴倒擔心,是被妖人所惑??!”說著一指瑟瑟發(fā)抖的楊道人。

  袁昂和徐勉本來聽見他對太子的指控,都暗道閹人讒言,可又聽見后來這一番為太子開脫的話,倒都信了幾分,齊齊看向罪魁禍首。

  武帝也若有所思,“三副所言,也有些道理。”

  袁昂急著打消武帝廢立的念頭,所以趕緊瞪視著楊道人,“說!你到底受誰指使!為什么妖惑太子!”

  楊道人一個無依無靠的風水道士,哪里懂得這里頭千回百轉,夾雜著的各方勢力,只能急著替自己洗刷,“貧道實在沒做過此事,真的不知道??!其實陛下選的墓地對貴嬪和太子沒什么影響,貧道就是想多賺幾個錢,才騙著太子燒了些符紙,真的沒有埋過蠟鵝??!求陛下明鑒!”

  徐勉見大局已定,趕緊朝武帝拱手,“此事確有蹊蹺之處,臣以為有人存心冤枉太子,離間父子之情。不妨細審楊道人,看看背后到底何人指使?!?p>  朱異卻像完全相信了俞三副的話一樣,“這些江湖道人多是油嘴滑舌,百般抵賴之徒,依臣看,此人多半是為錢財欺騙太子,詛咒陛下,又為脫罪不肯承認。只要除去妖人,自然可以平息事態(tài)。臣以為此事不可拖延,以免聲張出去?!?p>  武帝聽徐勉說話時,只沉吟不語,聽見朱異的話,卻深以為然,“不錯,來人,把這道士立即處死!”

  徐勉看著被拖出去的楊道人,阻攔不及,“陛下!此人肯定知道什么內情,一旦被殺,太子的冤屈就難以洗刷了啊!”

  袁昂雖為忠直之士,卻知道徐勉朱異面和心不和,見太子已無危險,武帝又忌諱別人質疑自己,雖然更贊同徐勉的話,卻還是順著武帝的意思,勸了徐勉兩句,“徐尚書,此事縱然有什么內情,也不是陛下愿意看到的,算了吧。”

  說著奪過內侍手中蠟鵝,一把擲盡火盆之中,剎那劈啪作響,殿內彌漫著蜜蠟燃燒后的氣味,“邪祟既除,陛下可以安心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