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這場宮圍盛宴已經(jīng)正式開始,廊道的盡頭,眾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白衣公子孑然一人,他望了一眼殿外朱紅色的宮門,有些后悔來這一趟,不知不覺,他好像得罪了整座京都,人人喊打……如果這個時候,丫頭站在他的身邊就好了,只不過,現(xiàn)在這種場合……
毫無疑問,能夠參加這次宮圍的要么是世族的名門子嗣,要么是京都名仕俊彥,按理來說,這樣的宮廷聚會,棲湖的將軍府由薛青河出面,顯然更合適,可偏偏來得卻是久居春庭湖,向天問長生的小丫頭,這到底有什么樣的寓意,足夠讓朝堂的那些老骨頭好好揣摩一陣子了。還有,西華門外六公主的出現(xiàn),會不會是一種“默契”。
此時,寶華殿臨廊的木窗被全部打開,嘎吱嘎吱直響,里面并沒有龍椅寶座,只有左右兩條紫檀木長案上擺滿了這個時節(jié)最新鮮的果實佳釀,一位老貂寺不知何時出現(xiàn)在最前方的桌案邊,他親手點上一柱清香,然后吹滅明火,這才清了清嗓子喊道:“請諸子進殿。”
本嘈雜無章的大殿廊道瞬間變得井然有序,靖王低斂垂目走在所有人的最前面,大周未來的名流新貴跟著魚貫而入,都走得小心翼翼,李浪獨自低著頭故意拖在最后,正好與手持繡春刀的冷艷女子在門前不期而遇。
顏如玉蹙著眉,低聲譏諷道:“小侯爺真是好手段,劉宗主雷霆之怒下還能全身而退,今天又在筵席上攀上了殿前高枝,我看待會一定要多喝兩杯?!?p> 李浪多走出半個肩膀的身位,頭也不回,呵呵笑道:“南郊的那件命案你一眼便能看出與我無關,劉老宗主慧心通明,豈能看不出來,至于攀高枝,我和大人比,還是有差距的,司首年紀輕輕就執(zhí)掌了北撫司,你的上面就是萬人之上的皇上……沒有人比你更近啊?!?p> 這句話通俗得耐人尋味,冷艷如冰的女子只氣得雙唇顫抖,素手不自覺地摸向腰間的繡春刀,殿內正前方的桌案邊,老貂寺此時瞇起一只眼,恰恰不合時宜地咳了一聲,北撫司的冷面佳人終究不敢造次,悄然卸去一身銳氣。
李浪似乎毫無察覺,邁步進了寶華殿,極其不合禮制地選了最靠殿門的一張長案,并不著急落座。
紅日當頭,寶華殿入門處更是一地金光,剛剛還在殿外侃侃而談的名門儒生此時出奇的安靜,所有人都望向老態(tài)龍鐘的老貂寺,好似一座搖搖欲墜的老墻,這位幾乎將當今天子一手帶大的宮人已是風燭殘年,但誰都清楚這意味著什么。
大殿一片安寂,殿的外面秋蟬偶爾鳴叫幾聲,廊道上出現(xiàn)一頂金色華蓋,永慶帝一身素靜的大明袍負手而行,托著華蓋的幾個小太監(jiān)踩著窸窸窣窣地小碎步,運步如貓,沒有半點聲響,始終保持著距離。
所有人伏在地上,山呼萬歲,永慶帝走進大殿,不顧左右,直至在桌案前坐定,老貂寺這才出聲:“諸子平身!”
這是李浪第一次見到了大周天子的真龍面目,給人的感覺就是……平靜,如大海深邃、星空浩渺一般的平靜,然后,就聽見這位皇帝陛下平靜開口:“這里不是大明殿,也不用談什么政事,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過兩天就是中秋,朕年紀大了,想見一見你們這些年輕人,順便和你們嘮嘮家?!?p> 永慶帝一邊整理了一下長袖,一邊望向下方案首的靖王,目光中的火苗一閃而逝,他們是父子,但也是君臣,領蕃六年的靖王再次跪倒,哽咽道:“兒臣拜見父皇!”
“說了今天不興跪?!庇缿c帝難得露出慈容,“嗯,胖了一點,胖了好,說明心寬。”
靖王聽不出這句話是褒是貶,沒有敢起身,永慶帝望著他:“嶺南域跨兩州,這幾年兩任布政,州府一級呈上來的奏折就有四十七本,光一個人說你好朕是不信的,都說你好,朕也不全信,但起碼你讓朕很欣慰?!?p> 靖王偷偷舒了一口氣,重重地磕著響頭:“父皇仁和天下,兒臣不過是盡本分而已。”
永慶帝點了點頭,將目光轉向下方左首:“呂太傅近來身子安好?”
書生模樣的年輕人聞聲而跪:“托圣上洪福,已無大礙,前天已經(jīng)下了地,這兩天還一直喊著要找人下棋?!?p> 永慶帝展顏望向身邊的老貂寺,吩咐道:“朕的御書房里有一副夏宮的琉璃白玉盤,放著也是放著,著人給老太傅送去?!?p> 老貂寺連忙應是,年輕人在磚面上磕了一個響頭。
永慶帝目光再轉,然后,放緩了語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這是讀書人的氣質,放在朕的朝堂能有幾個人做到,好在朕的身邊有一個黃祭酒,年輕的時候詹士府不去,去了翰林院,再之后,都察院、吏部讓他選,他偏偏挑了國子監(jiān),而且一趴就是二十幾年,內閣都不愿意進,為什么……三個字,做學問,所以,回去告訴你爺爺,國子監(jiān)祭酒這個位置,讓他替朕再守兩年?!?p> 長案后的一名清秀青年忙不迭叩頭,謝主隆恩。
寶華殿上,開創(chuàng)了大周盛世的皇帝陛下開言格論,對號入座,只要點了名,都會叩拜謝恩,眼看香案上的第一柱香就要燃盡,眼尖的老貂寺趕緊重新續(xù)上一柱,永慶帝抿了一口清茶,然后將盞蓋重重一叩,望向下方的眼神一下子清冷了許多。
傅連城打了一個顫,額頭上滲出冷汗。
永慶帝躬著身,提高了聲音:“這些年,傅煜名幫朕打理宮會膳事,確實勞苦,你這個做兒子的,有時候要會搭把手,用度方面記住一句話,節(jié)儉勝求人?!?p> 宮圍宴到現(xiàn)在,永慶帝第一次龍顏出現(xiàn)不悅,殿內的磚面已經(jīng)濕了一大片,傅連城哆嗦著,腦門上磕出一個大包,凡是喝過幾年墨水的都能聽得出來,皇帝陛下只說出半句話,節(jié)儉勝求人的前面還有一句:謹行終少禍。
與宴的世族子弟有些同情,有些幸災樂禍,有幾個偷偷瞄了一眼長案末端的白衣公子,傅連城都如此,不曉得到了這位名聲臭遍大周的江南紈绔,皇帝陛下會是什么樣的態(tài)度。
角落里的李浪悠然面南庭,落在別人的眼里,就叫混不吝……
眾人并沒有等太久,終于,永慶帝的目光落在了這里,然后,自從坐定就從未起身的皇帝陛下第一次站了起來,李浪收拾好情緒,作勢欲跪,永慶帝伸手虛抬,接下來的一句話渾厚無比:“定國侯功在社稷,李公的后人難得入宮,可以聽宣不跪?!?p> 大殿上一陣驚訝得無以復加的嘆息聲,這些世族子弟們面面相覷,好一個定國侯,祖輩積攢下的榮光,到今天還能將這份煊赫惠澤到他這種人的身上,何德何能。
近門處的白衣公子灑然一笑,看似受之坦然,永慶帝負手接著道:“江南路遙,你入趟京不容易,可以下榻在鴻臚寺,一切用度由宮里調撥?!?p> 李浪躬禮作揖,平靜回話:“謝主上天恩,皇上您剛剛說了,節(jié)儉勝求人,小人已經(jīng)承蒙君澤多年,這種小事不敢再苛求?!?p> 寶華殿上忽然傳出一聲譏笑,眾人目光所至,先前在廊道挨了一巴掌的國子監(jiān)儒生畢恭畢敬地跪了下去,不斷地磕著頭道:“學生國子監(jiān)趙知敬,要告御狀!”